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环境时评 >

全球变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加快建设“气候韧性城市”迫在眉睫

时间:2022-08-23 15:47来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作者:上海社科院社会学

字号:TT

       自人类产生以来,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议题。今年夏天,整个北半球都遭到异常高温天气袭击,在欧洲,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地近日经历了“地狱模式”的高温,欧洲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英国更是发布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个“极端高温”红色预警。在我国,南方高温异军突起,沪苏浙和川渝一带成为全国高温中心,多地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引发大量热射病、燃气火灾、电力火灾等直接或次生灾害,给城市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热浪和极端天气,加快建设适应极端高温天气的“气候韧性城市”,是我们统筹安全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全球“城市热浪”的主要生成机制及其危害

       城市极端高温是内外部双向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是地球表面由人工建设而成的一种特殊地理空间,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共同导致“城市热浪”的发生。

       从外部而言,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是城市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1年8月份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随着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预计极端高温事件和慢性高温的威胁都会增加。城市作为全球气候环境的直接暴露者,自然无法避免全球持续升温的影响。

       从内部而言,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极端高温的内在推手。由于城市化和人为活动的增加,城市地区产生更多废热;城市沥青、建筑和高速公路,吸收太阳能量后也辐射更多热量,这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增加城市极端热浪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研究表明,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地区白天温度高出4摄氏度,夜间温度高出2.5摄氏度。城市内部社区治理能力差异,使得一些低收入社区或边缘社区,高温更突出、危害也更大。

       极端高温给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国民经济、居民收入增长、人民健康等造成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如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造成700人死亡;2003年欧洲热浪中,超过7万人死亡。今年7月1日至26日,极端高温天气在西班牙导致1913人死亡,其中64%的人年龄在85岁以上,约23%的人年龄在75至84岁之间。根据《柳叶刀》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与过热相关的死亡率上升了四倍。因高温造成的劳动效率降低和工作时间损失高达全国0.5%的总工作时间,致中国损失了1%的gdp。


多措并举,加快建设适应极端高温的“气候韧性城市”

       面对肆虐全球的极端高温天气,研究者们提出了设立首席韧性官、优化土地利用、促进社会公平等主张,但实践表明,对极端高温,世界上的城市普遍缺乏准备。因此,加快建设气候韧性城市,任重道远。如何降低热风险、提高城市高温韧性?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实施基于回归自然、生物导向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自然法则、有机体自适应的理念出发,全面打造“亲自然城市”“生物城市”,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无疑是降低极端高温风险的首要选择。一是科学化、系统化地规划建设绿地、公园、草地、湿地、林地、山体、河流、湖泊等多样化的城市自然环境体系,夯实城市应对高温的环境根基。二是启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全面实施城市绿色屋顶、多孔路面、街道种植、空地植绿、小区绿化等举措;创新金融,寻找刺激私人投资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下功夫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实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天人合一”。三是严格推行生态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加大传统建筑的绿色化改造,确保所有新建建筑的绿色化、低碳化。

       其次,实施社区导向、公平导向的城市极端高温韧性治理创新。城市政府从社区入手,本着公平包容的理念,创新治理策略,激发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城市热管理的系统方法和策略,是缓解并有效应对极端高温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一要组织开展极端高温的社区调查,制作“社区高温地图”,找出全市应对极端高温的“最脆弱社区或居民”,根据现实危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防暑降温方案,缓解极端高温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威胁。二要设立市、区极端高温专项应急资金或开展社会捐赠,借助大数据等手段,全面理清城市户外常态化工作的行业、机构和人员,以一定的资金投入,帮助、鼓励、引导用工企业或场所加大投入,完善优化劳动者制冷环境,提升劳动者降暑配置水平,确保户外常态工作者生命健康安全。三要全面加强城市、居住区、社区等层面的电力保障建设,确保电力供应安全韧性,满足极端高温对城市电力的巨大需求。



2022年8月22日、23日,上海暂停开放部分区域景观照明

       再次,实施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适应高温认知和行为方式宣教。让城市居民从实际出发,掌握预防高温的必要知识和生活方式,是提高城市极端高温韧性的必要条件。政府要发挥气象、医疗、心理等专业部门优势,制定专门应对极端高温的宣教材料,借助报纸、网络等手段,向全体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家庭、儿童家庭、低收入家庭等)大力宣传普及在没有空调情况下如何实施物理降温、识别热射病症状、优化饮食结构(及时合理补水)、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生活习惯、安全用电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以强大的社会韧性提高民众应对极端高温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