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物联网:环境科学管理的助推器

时间:2014-05-16 15:34来源: 未知作者:admin

字号:TT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网格计算到云计算,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从海量数据到大数据扩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伴随着这些新技术革新的是生活、生产方式的相应改变。环保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这样的关于环境监管方式和手段的转变,这种改变正是得益于环保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环境监管的“千里眼”、“顺风耳”  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通过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红外传感器等各种感知技术,实时采集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等信息;通过卫星通讯网络、移动互联网络、有线网络等各种通讯信道,实时地将感知的生态环境信息传输到环境管理部门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多种分散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对感知的生态环境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和科学分析,支撑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重点业务工作,实现环境监管精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物联网是环境监管的“千里眼”、“顺风耳”,让环境信息获取更透彻。通过环保物联网应用,能够对水、大气、土壤、生态等多种环境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和自动监测,全面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准确预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科学预警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能够对各种污染源、污染物末端排放监测、工况过程监控,将环保管理模式由事后处理为主转向事前预防为主,由粗放式监管转向精细化监管;能够对核与辐射、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风险源进行全程监管,对突发环境风险预警预测,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发生发展。环保物联网是一种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推动环保多个层面的变革创新,更是信息化创新环境管理的具体体现。

▲鄂尔多斯市环保物联网监控管理平台。 许晓婷/摄
环境科学管理和决策的好帮手
  环境管理水平与生态环境信息获取和利用水平密不可分。及时、准确、全面的生态环境信息是环境管理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环保物联网使生态环境信息获取和感知更加透彻,环境信息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环境管理更精细、更智能、更科学。
  通过对污染源污染物末端排放自动监测,以及工况过程自动监控,不仅帮助监管人员实时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而且当企业超标排放、恶意排放污染物时,能够及时发出指令,自动关闭排污口,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通过安装IC卡总量自动控制系统,让污染源企业刷卡排污,一旦超过卡内设定的总量,生产就自动停止,有效地实现污染源排污的总量控制。
  环保物联网应用获取的环境数据,加上环境管理中其他政务业务信息,形成环境大数据,通过对环境大数据的综合分析、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不仅实现了对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科学评估,而且准确地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预警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环境管理决策能力,实现环境智能管理和科学决策。
 
环保物联网应用全面开花
  环境保护领域是最早开始物联网探索和实践,并大力推进的单位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环保部门尝试在排污口安装流量计,俗称“黑匣子”,并通过网络实时将监测的污染物数据传输到管理部门,实现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有效监管。在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开展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并利用到环境监督、执法管理工作中。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就是在污染源废水、废弃排污口处安装各种自动监测仪器仪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这些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相连,实现在线实时通讯,数据采集设备将污染物排放数据实时地传输到环境监控中心,供管理部门使用,这实际上就是物联网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环保物联网在诸多领域得到初步应用,效果初显。在污染源排放监管方面,建立了污染源自动监视和监控系统;在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已形成国控、省控、市控三级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网;在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初步建立起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在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方面,建立了危险化学品运输全程监管系统;在机动车尾气管理方面,建立了机动车尾气检测联网监管系统……  
 
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随着物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成熟,环境监管可以更加深入高效。“十二五”期间,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污染源企业数量不断扩大,污染物监测指标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厂和30万千瓦以上电厂中安装过程监控系统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从废气、废水自动监测扩展到危险废物、重金属、辐射源自动监测。在重点水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国界河流和主要支流入河口不断增加水质自动监测站数量,增强水环境预测预警监测能力。针对当前主要城市雾霾的严峻形势,不断增加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点位,增强空气质量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在环境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环境卫星后续星和环境专用载荷的研制与发射,增强对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等的监测,拓展卫星遥感应用领域。  
  环保物联网逐步与智慧城市融为一体也成为一大亮点,与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关联应用,促进了各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如,给黄标车安上电子标签,与智能交通相关联,可以有效阻止黄标车驶入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违章监控(“电子眼”)信息共享,可有效遏制黄标车的违法行为。给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安上电子标签,为运输车安装视频监控和GPS定位系统,实现与交通部门、卫生部门的共享信息,提高实时跟踪能力,增强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能力,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发生、发展;通过对进口放射性同位素安装电子标签,与海关、商务、工信等部门及使用部门信息共享,加强放射性同位素全过程监控,可有效避免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丢失而引起的社会恐慌。
 
前景广阔,尚待持续发力
  优先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交通移动源等污染物排放,以及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等所有纳污介质的统一监管,将对环保物联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物联网确定为国家科研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2011年国家发改委将环保物联网作为示范工程,环保物联网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
  而环境保护监管对象复杂、范围广泛、任务繁重、关注度高、影响面大,仅依靠人员有限的环境执法队伍和“靠腿跑、用眼盯”的执法手段不可能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的巡查和监管,必须继续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运用物联网打造监管利器,提高监管水平,必须强化利用卫星对地观测“站得高、看得远、大范围”的优势,强化利用地面自动监测监视“自动、实时、在线”的优势及时、准确、全面获取各种信息,实现环境监管“看得见、反应快、抓得准、管得住”。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