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我们需要温暖, 但不需要变暖的地球

时间:2016-03-08 11:31来源: 未知作者:黄勇

字号:TT
追求温暖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精神诉求。我们的祖先学习钻木取火,最初的动机大概也是为了在寒夜中获得篝火释放出的温暖。人类语言中与“温暖”拼合的词组几乎都是褒义的,往往与美好的心情或美好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譬如:“温暖的怀抱”、“温暖的微笑”、“温暖的家”、“温暖的炉火”;遇到困难时的“抱团取暖”;还有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暖男”等等,不胜枚举。
我们如此地渴望温暖,但有一种暖却唯恐避之不及,那就是地球的变暖!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发烧,体温一直在悄悄地上升。科学家的预测和警告让我们一次次地惊慌和恐惧,令我们一个个手足无措,指望着科学家们快快研究出回天妙术,祈祷着上帝慈悲地垂手拯救......可我们单单忘记了一点:自己能为遏制全球变暖做些什么?
现实是我们一边抱怨着环境的污染、气候的恶化,一边放任自己做着加剧破坏地球的行为。早在2010年初,美国就披露了美国国家汽车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报告,该报告列举了汽车对现代城市的十大破坏作用,包括:
加大了能源的浪费。
尾气排放污染。
加剧了城市的热效应。
停车位挤占城市空间,逼升地价,影响房价。
对道路要求不断攀升,加重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负担。
加剧了道路拥堵,增加了市民出行的时间成本。
道路的拥堵,被迫架设高架桥以及增加交通信号设施,使得交通故障的易发率提高,城市的脆弱性加剧。
常年开车减少了运动量,使市民健康状况下降。
道路的拥堵加剧了驾驶者烦躁情绪,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堪忧。
车辆行驶的增加也加大了城市的噪音危害程度。
我看到这个消息时很震惊,没想到在中国作为初级财富象征的汽车,竟然对城市有着如此巨大的破坏力。我担心中国是否意识到了这些危险,是否做好了应对措施?美国就是从那年起,在战略上放弃了使用传统燃料汽车的发展规划,世界的汽车城底特律后来也变成了一座死城。担心不幸言中,为了提升GDP,时任的决策层草率地决定在我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鼓励和支持企业盲目地引进被美国淘汰的传统燃料汽车生产线。没过多久,便使中国跃升为世界汽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面对发生的一切,我们浑然不知其中潜藏着的危险,各种
我们需要温暖,
但不需要变暖的地球
黄勇 媒体欢天喜地地报道这一伟大的成果。
我们自己为城市掘出的这个深坑,它毫不留情面,很快就露出了峥嵘的面目,变本加厉地重演着美国人总结出来种种弊端。无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变故(原本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的城市管理者,忙不迭地频频出手,又是限号行驶,又是摇号买车,又是限制外埠车辆进京,现在又计划出台加收拥堵费......这些被迫仓促出手的应招,不仅对于改善盲目发展传统燃料汽车的后果起不到预期的补救作用,反而引起了公众的不满。那些汽车的使用者们饱尝了汽车泛滥之苦,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又不愿为城市的环保放弃自己驾驶的权利。于是他们就成为了城市里特殊的群体:一边呼吁政府的治理和公众的环保,一边放任自己继续心安理得地开车出行。
当然,每一个人都平等地拥有追求幸福、追求温暖、追求舒适生活的权利。但这种追求必须被框定在一个的限度内,必须理性地去追求,必须确保按正确的途径去追求。任何过度的滥行,任何非理智的任性,都会物极必反地走向歧路。过度追求温暖终究会被变暖所报复,事实已证明了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