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公益传播:到生活里借势

时间:2016-04-25 10:06来源: 未知作者:冒羽佶

字号:TT
    近一百年来,报纸、电视、杂志曾经统治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而近十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从早期的BBS社区到微博,再到现在的微信、网络电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作为信息输出方,我们在对公益内容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尝试新的传播渠道,但我们的传播理念始终未变,那就是有价值观的传播才是有价值的传播。
    一提传播,大家可能熟知的是借势传播,把我们要传播的内容跟娱乐话题、社会热点捆绑在一起。可是当我们讲价值观传播的时候,可能第一印象会觉得很严肃、正统、缺乏趣味。这怎么能跟娱乐、社会热点结合呢?
先来看什么是传播。 从理论上来讲,传播是一个环,是一个过程。传播根本的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跟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接收、反馈的总称。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面有“反馈”这个关键词,有反馈,得到共鸣,这才是传播。
    回到公益传播上来讲,很多公益项目是为弱势群体发声,为那些容易被社会大众忽视的人和事发声。所以很多时候要引起共鸣不那么容易。



国际爱鸟日前夕,安徽河北油坊岗社区,志愿者为学生讲解爱鸟护鸟科普知识。
 
    机构和人一样要有性格
    幸好,我们处在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里。通过互联网,我们的“客我人格”被无限放大。 什么叫“客我人格”?就是我在别人的眼里是个怎么样的人。所以,当我们很希望告诉别人我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其实我们首先应该先描绘出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比如我是喜欢红色还是喜欢绿色,我吃粽子是吃甜的还是咸的?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表现一个机构的性格跟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是一样的,是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事情。
    假设一下,一个机构的新媒体,TA的微博、微信是有性格的。TA有自己的星座、人物图像,那么TA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就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吗?可能是坐在我对桌的人,可能是我朋友圈里的人,是我的爸妈,是你的阿姨,是他的叔叔,我的男朋友你的前女友……这些人,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人,喜怒哀乐都很像,苦辣酸甜也差不多。 想想看,一个活生生的人,生活在城市也好,乡村也好,TA一定有社交的需求,跟人交流的时候,不可能只讲自己的事情,一定会有些共同的话题。而朋友之间的对话是五花八门的,今天楼下新来的保安没有以前帅,昨天晚上去吃了一家餐馆不好吃,这些都是非常生活化的事情。公益本身就来自于生活,所以我们做传播的“势”,一定也是取之于生活。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借势传播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技术问题背后的核心是:在互联网时代,传播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拿着话筒在台上讲话,而是要走到人群里去,要跟听众、读者坐在一起,自己讲,也要听他们讲,共同分享痛苦和快乐。

    找到和用户共通的点
    公益本身就来自于生活,而公益传播的素材也是取之于生活,所以这不是只有人们想献爱心、想捐钱的时候才想到你,而是公益成为TA生活的一部分要进入用户的生活场景。 想想看,我们微博里有谁,朋友圈里有谁,关注我们公众号的人都是谁?都是普通人! 所以微博也好微信也好,都是通过用户自身的传播力来发生裂变的。什么会引起那些裂变?这些裂变都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不外乎喜怒哀乐苦辣酸甜。
    举个例子,很多公益组织从事农村、救灾等方面的工作。类似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很多我们想影响的人来说,可能不那么常见。但在这里,灾害是一个载体,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让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生活在一夜之间变样了,最亲的人可能不在了,这个痛苦是我们共同有的痛苦,这是我们共通的那颗同理心。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生活上的变化,这才是我们共通的地方。 再举个例子,比如像罕见病、自闭症这样的议题传播,其背后的核心是:当你被当成少数,当你不被人理解,当你可能有一个跟大多人不一样的习惯或行为爱好的时候,你被孤立了,这个时候你需要理解,需要援助。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借势传播,其实就是找到我们共通的那些点。

    手把手教你如何借势
    热点话题、事件那么多,怎么找传播切入点呢?去年7月,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过冥王星,这个2006年发射,花费了7亿美元的探测器,飘了9年时间终于来到距离冥王星最近的地方。这件事该怎么跟公益传播结合呢?如果我们透过这个载体去看它背后的意义,它其实在讲:坚持做一件事情。 “新视野”探测器飞了9年,就为了看冥王星一眼,9年坚持做一件事情,这和我们机构想要传达的一些核心价值理念非常像。于是就有了“它飞了9年只为看它一眼 我对你的坚持也从未改变”这样一篇推送内容,把公益映像节、地震灾后重建、困境儿童关注等公益项目进行介绍。
    新媒体时代热点变化是非常快的,传播机会稍纵即逝。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其实这个日子对于公益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档口。但那几天的朋友圈被“主要看气质”刷爆了。如果仍然以国际志愿者日为由头做传播,那我们的声音很快会被淹没,只好将计就计,就着“主要看气质”做了一期内容,效果非常好。
    早前我们在运营机构微博的时候发现,当我们在说自己的项目时,响应的人不那么多。但当我们讲一些资讯、新闻的时候回应的人很多。那么,就可以就把我们的公益内容,想要传达的理念,结合新闻、资讯里头去讲,这个就是俗称的软植入。
    最后,还有一个不传之秘,做新媒体传播,讲星座永远不会错。我一直有个想法,国内有那么多公益机构、公益项目,如果把机构的生日或者是项目发起日列出来,看看这个机构是什么星座的,那个项目是什么星座的,那一定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其实项目是有自己的生命、性格和内涵的,如果我们在做项目传播时候能够把这一层剖析出来的话,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和公众拉近彼此距离的办法。
    说到底,做公益传播还是价值观的互相传递,有价值观的传播,才是有价值的传播。
    (作者系壹基金传播高级经理)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