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如何为自然开展更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时间:2020-10-21 11:35来源: 未知作者:钱晓华

字号:TT
   我做了20多年的企业,并在最近10年投身到了环保公益慈善事业。恰好赶上了这个时代的潮流,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到温室气体减排、清洁能源,在商业部门获得了广泛重视。在气候变化议题持续升温之际,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世界,我们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将面临一场全新的升级,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视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在动机和潮流方向。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商业部门准备好了吗?
   从近20年来碳排放与气候变化议题在商业部门的主流化趋势和经验上看,无论从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层面,还是从不同利益相关方、社区层面,节能减排的理念和意识已经被确立起来,相关的机制、技术、政策以及实施方案都渐入成熟阶段。但是,距离控温“1.5度”的目标,我们感到更多的是压力,而非成就感。然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还远远不及我们在碳减排和气候变化议题上所达成的效果。UNDP对89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 在联合国SDG的17个目标里,和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的“目标14”和“目标15”,即“水下生物”“陆生生物”是被调查企业关注度最低的两个目标。我不敢说,我们中国的企业面对这样的外部大变局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比来说, 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视程度位居第二,而我国企业对气候、生物多样性议题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另外,传统的商业经营与产业布局严重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和利用。对于土地、森林、湿地、海洋、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粗放的、掠夺性的经营和使用,是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现在被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全球GDP的一半(44万亿美元)是中度或高度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所以,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依赖于我们近200多年来对环境不够友好的经营和商业模式。随着我国GDP的逐渐增长, 我们要革新以往破坏自然的经营模式。
   从全球战略层面,未来十年的《生物多样性框架》尚未取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还未建立起一套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范式、技术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以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例,在2018年《财富》 500强的前100名企业中,只有49家企业披露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行动。然而,在这49家企业中,只有6家在描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时,提到了与多边自然保护协定有所关联。也就是说, 主要的障碍是企业的行动难以和全球的生物多样
性保护目标相挂钩。
   以上的种种问题,说明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任重而道远,商业部门准备得并不充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希望和潜力。这些希望和潜力,在近几年已出现端倪,我认为,商业部门参与生物多样性的条件和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近年来,内容逐渐丰满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已成为跨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领域炙手可热的重要理念和范式。所谓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指对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加以保护和修复,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从而带来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减缓气候变化之间的协同增效。随着针对NBS研究的加强,以及NBS案例的增多,全球的政府、多边机构、环保机构也加紧对这个“自然解决方案”标准和手段的开发。而由商业参与的典型案例,例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有很多探索的先正达公司,这类项目为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同时实现企业的减排承诺提供了接口。随着NBS方法论的成熟,评估企业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表现将会变得更加清晰明确,从而也帮助商业部门避免陷入误区,一方面开展碳减排和碳交易的工作,另一方面却还在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破坏,这恰恰是NBS反对的做法。
   第二个机遇是对于第二、三产业的龙头企业而言,管控供应链的生态影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定产业的供应链已经不再局限于几个国家和区域,而是全球范围内的串联。品牌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独特生态位,意味着它能提出更高的环境标准,倒逼上游供应商改善其环境表现,面向下游上亿消费者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理念。正是基于这个认识,2016年,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推动了中国100家房地产企业发起了绿色采购行动。其中一项是针对建筑中使用的木材,规范其来源的合法性,促进对原始森林的保护。建筑和房地产行业是世界经济论坛最新报告所指出的危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大社会经济系统之一。推动中国的绿色城市建设也是房地产绿色供应链项目发展的未来方向。未来,大型企业通过供应链实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极具潜力可挖。
   第三个机遇,在不久的未来,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绿色经济重振计划将是商业部门与政府一道推动全社会绿色转型的有利契机。在政府的正确投资导向与积极的经济激励下,会有更多的社会影响力投资进入自然保护、环境保护领域。在这方面需要新的技术方案、商业模式。所以,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们也有参与的空间。根据央行2018年的数据,中国有超过2000万家中小企业。据我所知, 在英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5%。虽然中小企业分散于不同的行业中,我们仍可将他们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看待。比如,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900多个会员,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他们不仅在业务上加强对企业环境表现的认识和重视,同时,也身体力行参与环保公益慈善。相信有投资方和金融机构的倾斜和辅助,未来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前景是积极和乐观的。
   (钱晓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六任会长、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第四任执行理事长。本文根据作者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有删改。)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