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时间:2021-03-05 16:16来源: 未知作者:朱达俊

字号:TT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在2018年、2020年先后作出的重要部署,两者均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全民行动,需要城乡兼顾,依托先行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借助其积累下的有效举措,进而更有效地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在主动力上,依托乡村治理改革,提升乡村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在主力军上,依托农民主体作用,完善现代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在主攻点上,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两项重要部署都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更好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有必要依托先行开展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

  在时间上,先行实施的可以提供经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有着两年有余的时间差,前者为后者提供了适宜的时间准备。

  在理念上,共同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引领乡村振兴,努力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也秉持这一理念。

  在目标上,共同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出于乡村式微的背景,费孝通先生在其名著《乡土重建》中就曾提及“式微”。面对乡村式微的迹象,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逐渐改善、美丽宜居乡村持续建设,美丽中国在乡村逐步实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治理能力上,共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区域上看,乡村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这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内容上看,环境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在治理体系上,共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离不开乡村,需要城乡兼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之“共享”,在发展成果上全民共享,力求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步骤包括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乡村善治格局的基础。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全民行动体系,有着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需要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全民行动、公众参与不分城乡,有了乡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才能全面有效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乡村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路径
  主动力:依托乡村治理改革,提升乡村现代环境治理能力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程度取决于治理能力的水平。乡村社会是中国的传统主体,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性举措。逐渐现代化的乡村治理能力,将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主动力。依托已开展并持续进行的乡村治理改革,在改革进程中纳入对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考量,采取多种措施统筹推进乡村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更精准有力地提升乡村现代环境治理能力。
  首先,加强乡村治理主体建设,提升现代环境治理的专业能力。解决新时代乡村环境问题,离不开新型的乡村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组织,需要完善乡村干部任用和管理机制,选拔有生态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定向从高校选聘一定比例的生态保护、环境科学、环境法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培育公益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农村环保社会组织,从而提高乡村治理主体的专业能力。当前,特别需要对大学生村官的现实问题注入更多关注,健全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工作机制和环境。
  其次,尊重农民对乡土的感情与认知,提升现代环境治理的民主能力。乡土的主人是农民,对这片土地感情最深的是农民,他们对乡土生态环境、乡村社会规则有着清晰的认知。应当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感情认知,尝试以村级为主体试点环境保护规划,在环境保护规划的过程中,按照“专业设计、公开宣传、村民参与”的民主办法,经过公开透明的程序,确保村庄环境规划设计科学合理,达到群众满意。
  再次,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提升现代环境治理的解题能力。随着乡村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领域会出现新难题、新矛盾,需要探索乡村环境治理新模式以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在抽象的环境治理架构上,要建立起制约、监督、沟通三位一体的混合型乡村权力运行机制,以应对腐败及其导致的环境治理危机。在具体的环境问题上,借鉴“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把环境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环境问题解决在基层。
  最后,依法治理乡村,提升现代环境治理的法治能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当依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将法治权威置于乡村治理改革之上,以法治提高乡村环境治理能力。乡村党政机关组织应当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主动学习法律,掌握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提高依法办事的本领,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法律诉求,在当前和今后都能在法律制度框架下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乡村建立法律工作室,可让环境资源法庭在乡村设立巡回法庭,让群众少跑腿,降低群众成本。

  主力军:依托农民主体作用,完善现代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即使城镇化程度到了70%,也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离不开广大的农村人口,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全民行动体系,体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时代乡村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并逐渐现代化,将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主力军。
  依托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农民的自觉性,认真对待农民权利,采取多种措施将农民纳入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可以更广泛、更全面地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不断发挥自觉性,权利意识愈发觉醒,这些都增强了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目前,农民“要温饱、更要环保;要小康、更要健康”,这不仅表明农民的需求由单一的物质需求转为多层次的利益诉求,更表明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形成了自己的权利观,这种权利观促使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权利的丰富,是农村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型与创新的基础。
  规划美丽乡村时,要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意愿,顺应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新趋势,做到方便生产生活,不搞形象工程,不擅自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更不搞强迫规划、大包大揽,从而激发农民积极性。建设美丽乡村时,依靠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动员农民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创造力,农民群众始终是建设工程的力量源泉。发展美丽乡村时,与农民保持深厚的感情,知农民之苦,解农民之难,创农民之富,做到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坚决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决不牺牲群众利益降低发展成本,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治理美丽乡村时,建立起乡村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多数农民的共同需求为导向,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发挥村民组织的作用,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行工程公开、文件公开、资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认真对待农民的权利将成为工作的底线。当然,农民参与不足的现象在局部地区仍存在,决策权还未完全交给农民,农民主体作用尚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主攻点: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数年再访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首次提出,也在乡村持续践行。只有广大乡村止住荒芜衰落、走向繁荣美丽,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只有乡村的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才能实现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将是新时代环境治理的主攻点。
  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采取多种举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可以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之貌,破破烂烂肯定不美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更不美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才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乡村真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首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避免产业转移在乡村带来“先污染后治理”的重演,决不走重生产、轻生态的老路,而是走符合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遍地开花搞小工业园和低层次工业项目的做法已行不通,地方党政需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其次,做好乡村生态环境规划。农村规划不仅仅是生产生活规划,而且是生态环境规划,要突出宜农宜游宜居的乡村特色。规划农村饮用水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供热供暖管道等,突出实用性、现代化、科学化标准的要求;优化乡村建筑,突出历史传承;美化田园风貌,尊重禀赋特征;绿化乡村,保护古树名木、开展植树造林。
  再次,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对于难以进行规划新建的乡村,需要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乡村环境整治,避免环境污染加重,这项任务繁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工程,直接关系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要抓好垃圾的集中处理和污水管道统一联网建设,辅以长效化的管理机制;要认真总结农村“厕所革命”中的经验,继续改造户用厕所,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结合河长制、湖长制,治理污染严重的乡村河湖;结合脱贫攻坚战,加大对受污染农田的集中修复,保证农业安全、粮食安全。
  最后,时刻预防农村出现新的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是预防原则,再加上乡村治污设施与能力相对落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更应当突出预防,否则乡村生态环境一旦遭到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成本巨大,影响农业生产,更影响人体健康。当前,在农村环境工作中有两项主要的预防任务,一是预防污染转移,防止环境污染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二是预防土地流转、征地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土壤产生的污染损害。
(朱达俊,常州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