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广元市:加快推进绿色转型 努力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时间:2021-07-15 09:53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张藜藜 张厚美

字号:TT
  我国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中国迎难而上,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制订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
  四川省广元市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08年以来,广元率先提出低碳重建,坚持生态立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守住了“绿水青山”,收获了“金山银山”。先后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等荣誉称号。

保持定力,高位推动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元率先在地震重灾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出“低碳重建、低碳发展”思路。2016年市委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决定,着力打造“绿色广元、康养之都”,把生态立市和低碳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南河水质改善为Ⅰ类,森林覆盖率达57.47%。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在全省率先建立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协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等机制,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开展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2018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201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5%、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5%,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系统谋划,标准创新

  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率先在西部地区完成《低碳发展路线图(2010-2040年)》《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报告》《碳强度指标分解和考核体系研究报告》的研究报告。先后编制《国家级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低碳园区实施方案》《广元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方案。研制《广元市低碳循环工业园区标准》《广元市低碳农业万亩示范片考核验收标准》《广元市低碳旅游示范村建设规范》《广元市低碳住宅小区评价标准》《广元市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标准》《广元市低碳示范社区(村)标准》《广元市低碳示范户标准》等低碳标准。不断建立健全广元低碳发展标准体系,积极构建低碳发展良好秩序。

  实践引领,示范推动
  坚持低碳发展重点任务项目化、节能减排数据化、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化,以推进建设低碳农业园区、绿色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园区和城乡低碳社区“四区”为重点,以实施低碳发展低碳园区建设、新能源示范市创建、生态人居改善、试点示范引领、基础能力提升“五大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着力打造低碳人居环境,全面促进低碳发展。建成低碳农业园区48个共计49万亩,创建各类低碳社区37个,创建国家级、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0家。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有效推进了农村温室气体减排,所产生的碳减排指标直接用于世博绿色出行、广州亚运绿色出行项目提供碳减排指标,实现了碳中和。

全民参与,绿色生活

  多乘公交少开车,尽量步行骑单车;少砍树木少烧柴,多用沼气太阳能;广泛使用节能灯,节能减排又惠民;拒用一次性餐具,少讲铺张性消费;随手关电拔插头,一水多用少浪费;多用环保购物袋,尽量少用塑料袋;多用手帕少用纸,日常生活要低碳;多种树木多养花,美化庭院低碳化;低碳建房简装修,环保材料要广用;低碳婚庆新时尚,少讲排场减拥堵。广元市民十大低碳生活引领新风尚。自行车、公交车、人力三轮车结成队、排成行的“低碳婚礼”在广元悄然兴起。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广元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坚决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让能源消费更加清洁,让产业链更加低碳,让社会活动更加绿色。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聚焦“6+2”新型工业体系、“4+5”现代服务业体系、“7+3”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集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产业延链集群、提质增效,竞争力和经济质量效益明显增强。
  持续推进“工业强市”进程。实施集群发展工程,着力构建资源互补、链式关联、梯次发展的制造业生态圈,重点打造铝产业、绿色家居产业、食品饮料产业、机械电子产业、以天然气开发为主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产业、现代中药产业、绿色建材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聚力做大以铝基材料、新型电池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培育产业新增长点。精准实施技术攻关行动,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核心引领作用,提升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辅助支撑作用,形成“双驱动”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康养、医养等支柱型服务业。
  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7+3”产业体系,推进全市“一区两带七集群”建设,全面提升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水平,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地,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市。

  ——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供给利用基地。加快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区域性清洁能源供给中心、天然气清洁能源利用基地。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中石化元坝净化厂、中石油双鱼石净化厂等提产扩能,推动天然气增储上产,到2025年天然气探明储量1.5万亿立方米、年产能力争达到100亿立方米,成为四川重要的天然气产地。争取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政策落地落实,推动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坚持“以气引企、以气聚企”,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原料的综合利用产业,推动天然气产业与制造加工产业联动发展。有序发展风电,探索建设分布式风电站,提高风电场发电量,加快建设广元百万风电基地。抓好水电项目建设运行,有效发挥水电站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整合煤炭资源,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广元电厂新建工程前期工作。深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实施生物质天然气示范工程,扩大垃圾焚烧发电规模。探索太阳能多元化利用。

  ——加快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对接国家、省战略通道建设,提升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的战略优势,加快建设“通江达海、连通南北、控带西部、融入亚欧”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四向五廊”进出川战略大通道格局。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加快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车辆更新淘汰。加快推进新能源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鼓励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鼓励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完善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持续提高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发展绿色货运,探索发展公铁两用挂车甩挂运输和“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推进低碳城镇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城市新场景,改善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推进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近零碳甚至零碳示范区建设。完善低碳建筑政策标准,推广绿色建筑,探索研究装配式建筑配套管理机制,探索向农村地区推广建筑太阳能供暖的运营模式。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落实“三个治污”“五个精准”要求,加强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扬尘、面源污染、矿山开采的污染防治。全面实施电解铝、水泥、家具生产等重点行业的深度治理改造,加强污染防治,降低污染排放。
  强化“五烧”整治和餐饮油烟污染整治。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实施分类管控。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科学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深度融合,健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系统,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垃圾分类有特色、转运设施较齐全、村庄保洁见长效、资金投入有保障、监管制度较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严格执行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积极推动农业低碳发展、工业循环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着力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能源梯级利用工程和智慧能源发展工程。分类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加强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体系,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加快建设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推进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实施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双控”行动,强化重点领域和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加快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推进城乡生活方式低碳化。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动,推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塑料垃圾源头减量,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大力开展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参与生态建设,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强化生态环保教育,全面提升社会生态文明素质,推动低碳社会建设。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制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和碳达峰计划,建立完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以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减缓与适应并重,持续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导向、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温室气体监测、统计和清单管理。推动碳汇项目开发,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科学编制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落实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实施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和可持续管理,着力增加森林碳汇。利用好“全国低碳日”等宣传活动,拓宽宣传渠道,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理念,凝聚绿色低碳共识。

(张藜藜,《环境保护》杂志社;张厚美,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