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资源再生产业发展

时间:2023-05-12 14:51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罗锦程 闫景武 杜

字号:TT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无疑,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成为我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所谓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全国范围内规则统一、交换自由、风险共担、一致对外的大市场,具有市场一体化和政策全国化两个显著特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旨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强地方之间政策协调,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能够实现商品和资质、资本、技术、数据、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畅通流动,进而更好地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供应韧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全面推动我国市场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提出,要从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六个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意见》特别提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能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均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我国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望得到显著提升。

       当前,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已成为推动固体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总抓手,“聚焦源头减量,促进资源全量化高值化绿色化循环利用”成为新时代固体废物产业的发展定位。“无废城市”建设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需要关注的是,目前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现有固体废物回收网络不够完善、物资循环梗阻与盲区并存等问题;与“无废城市”建设紧密相关的资源再生产业仍然“大而未强”,一些地方政府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使命感不强、紧迫感不够,绿色低碳发展动能不足,减碳潜能未得到充分释放,传统发展路径朝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型阻力大,甚至仍在抓紧上马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等“碳冲锋”型项目;以资源再生产业为代表的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的融合程度不够,与城市功能规划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此外,固废治理行业也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和地方市场割据的现象,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跨行政区域转运遭遇堵点、断点的情况普遍存在。

       综上所述,亟待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生态环境市场,针对破解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打通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破除各类“邻避”现象。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监管机制、治理体系,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生态环境要素和资源在不同区域、行业、企业间的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为全面地服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资源再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固废治理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

       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独立、地方割裂的旧框架,促进生态环境、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能源、商务、工信、住建、林草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压实固废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无废城市”建设、“双碳”战略目标实施、“城市矿山”综合利用等热点环保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绿色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底色。深化相关部门的“放管服”改革,从加强跨区域固废综合环境管理合作、推动跨行业同质固废协同处理、增强固废治理行业的“造血功能”等方面广泛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持续深化固废环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将现有的固废“地方自治”政策调整为“地方负责,跨域合作”的模式。完善固废治理和处理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固废排放与处理许可权交易市场,不断扩大固废处理规模,提高固废处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以绿色共保为原则,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固废污染防治服务质效双增

       加强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盘活地方固废资源化利用市场,形成固废“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链条管理模式。完善固废处理行政许可制度和相关项目投融资市场,整顿地方固废处理项目市场运营秩序,着力打破固废处理的地方垄断行为。鼓励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设废旧设备等交易专栏、开辟绿色通道,促进废旧设备等产品类固体废物便捷高效处置,推进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企业招标采购平台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以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为抓手,依托数字经济驱动相关信息平台的搭建和发展,建设面向社会并定期公布的全国范围内的固体废物收集、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相关市场行情指数,同时还要出台配套的固废处理相关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和设备遴选指南,促进固体废物得到快速高效处理处置。完善固废处理定价制度和定价方法,以公益性较强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及其他有害固体废物为重点推动地方市场开放,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完善跨行政区域危险废物转移生态补偿制度,探索以县(区)或地市为基本单元的危险废物跨区域利用处置生态补偿机制,并明确补偿方式、分级分类补偿标准与豁免补偿条件。有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在人口密度较低、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不具备单独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的县级地区,可通过与邻近县级地区以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设焚烧处理设施。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产业循环、市场循环、要素循环

       打破固废处理行业价值链延伸程度不够、绿色化程度不高等消极被动局面,围绕固废处理绿色化、低碳化、综合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趋势,创新固废资源化利用场景,建立生产生活+固废处理的循环经济生态链和生态圈,增强固废治理行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坚持标准先行,深入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再生等方面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大型利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环保“小巨人”企业,促进现有的省属大型战略性环保产业集团间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着力提升低值大宗固废、危险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做好农作物生物质的回用,提高动物过腹转化和梯级利用在生物质类固废综合利用中的地位。强化生物质类固废的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综合利用。补齐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短板,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能量利用设施,同时开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工作指南,加快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地,加大退役风机叶片、报废光伏组件、退役车用动力电池等清洁能源产业新兴固废的综合利用力度。

打通拓宽资源再生产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与生活垃圾清运网络“两网融合”,促进资源再生产业链条与现有城乡环卫网络、供销合作联社服务圈的有机整合和业务联动。鼓励以网点化模式进行再生资源回收服务,打造一批发展效果好、创新活力强、产业后劲足、生产安全可控的资源再生产业集群。鼓励重点城市群建设区域性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建设一批资源再生与循环经济绿色示范区。实现固体废物精细拆解、高值利用与清洁再生,促进相关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朝着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高值化的方向攀升,打通再生资源循环梗阻。完善资源再生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制度,做好与现有碳排放核查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探索通过“碳定价”政策提升资源再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坚持政策驱动与市场驱动协同并进,依靠制度变革引导资源再生项目向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园区集聚,探索以签订“碳交易合同”等形式促进静脉产业园区与动脉产业园区的协调联动,加快形成废弃物闭环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提升创新研发生态链条完备度和高端人才集聚度,促进资源再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无废城市”建设任务高水平完成。  


       【罗锦程、闫景武、杜鹏,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过去十年我国重污染天数减少了逾

过去十年我国重污染天数减少了逾九成 生态环境部将采取措施巩固蓝天保卫战取得的成果

尽管今年以来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但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