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意蕴

时间:2023-11-17 09:56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王磊明 徐红 黄亮

字号:TT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至此,中国式现代化和“双碳”目标共同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双碳”目标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凝结着中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智慧和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和“双碳”目标的推进落实以及成功实践,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与“双碳”目标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的现代化新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双碳”目标缘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实现从净起来、绿起来到美起来的根本转变。二者在历史维度、内容维度、世界维度、时间维度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历史维度上,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与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交织相融
       中国式现代化最早提出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经历了由“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再向“五位一体”拓展演变的过程,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渐清晰。1991年后,世界各国先后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三大国际性法律文件。中国先后将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体系,为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别是,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双碳”庄严承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新鲜活力,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并成功引领全球进入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时代。

       内容维度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高度契合,并提出了未来数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方针和重要任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现状高度相似:人口规模巨大,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中国人口总数超过14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整体迈进现代化的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庞大的人口基数,推高了我国的碳排放总量,我国的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7%,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排放量的总和。

       二是路径高度统一:“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五大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经历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富强民主文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拓展演变过程,而“双碳”战略开启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世界维度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双碳”兼具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秉承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这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双碳”方面,我国既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又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采取自主行动。我国的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产业结构偏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经济水平偏低,发展与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更紧、任务更重、困难更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推进方式和节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时间维度上,中国式现代化与“双碳”目标在行动步调上高度契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与“双碳”时间表大致吻合。

       就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需要,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分步走”战略。“双碳”方面,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总体要求,我国先后推动实施了“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政策。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8.4%,计划到2025年比2020年降低18%。

中国式现代化下“双碳”目标的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双碳”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标志,有着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显著特征。

       时间紧迫,达峰与中和加速推进
       早在1979年欧盟就实现了碳达峰,碳排放峰值约41亿吨;美国在2005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峰值约61亿吨。欧盟与美国将碳中和时间设定在了2050年,分别有71年、45年的目标达成时间。而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自然达峰后逐渐实现碳中和的减排模式,而要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动加速碳达峰进程,实现政策驱动达峰。这也意味着中国将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推进落实、实践创新。

       基础薄弱,发展与减排的矛盾突出
       从某种程度上说,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发达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普遍处于2万~5万美元之间,如美国碳达峰时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2022年达到1.2万美元。野村证券的研究指出,按照“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以及人均GDP 3万美元的标准,2021—2035年我国GDP需保持约5.4%的增速。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要走“边发展、边减排”的道路,随着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能源消费在较长时间内必将保持上升趋势,加之我国对化石能源依赖性仍较强,因此碳减排压力相当大。

       目标多重,环境与气候治理同步推进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控制基本是在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之后,走的是“先环境治理、后气候治理”的道路,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单一、渐次推进。在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中提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要求进一步凸显”。我国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压力叠加,既要减污还要降碳,既要高质量发展又要高水平保护,复杂度高、工作难度大。

“双碳”目标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双碳”目标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将人与自然对立、发展与生态对立的西方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思想上,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西方式现代化受“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支配,西方工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利用、改造甚至征服自然的历史,造成了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后果,其人为影响已造成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都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去发展,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减排。“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理念上,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中心主义”
       西方式现代化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创造了极为丰裕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环境创伤。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减排,需要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甚至会带来经济增速的放缓,这在“资本中心主义”价值观下,是难以理解、不可接受的。“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对一些发达国家追逐利润最大化、罔顾生态环境效益的“资本中心主义”的超越。

       行动上,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中心主义”
       国际气候谈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过程中一波三折、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对碳话语权的争夺、对碳利益的攫取。西方发达国家是工业革命的绝对领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凭借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科技的大幅领先,长期“藐视寰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失去领先优势,企图通过“碳缘政治”继续引领世界,确立和巩固领导者地位。同时,利用低排放优势,构筑“碳足迹”“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本国产业发展的同时扼杀出口国经济,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对一些发达国家转嫁气候变化问题、推卸气候治理责任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

结论与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二者协同推进,将深刻改变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也将深刻影响世界治理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具有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显著特征,时间更紧、任务更重、目标更多,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跟着西方的路子走,不能按照西方的模式做,要把握好自己的减排力度和推进节奏,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人类中心主义”“资本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秉持的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权利。


       【王磊明、孙海鹏,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徐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黄亮,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意蕴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