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优化农业绿色补贴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3-11-17 09:58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巩倩汝

字号:TT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乡村振兴实现的路径,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进一步优化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公众和企业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对于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我国农业环保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传统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改革起步阶段(1979—1999年)与逐步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其中,第一阶段以放活农村经营制度、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为补贴的主要政策目标,在充分发挥价格指挥棒作用前提下,充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二阶段以改革流通体制、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为主要政策目标,全面深化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制度,包括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此后,又将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作为农业补贴政策的重点一体推进。其中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类型主要包括: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耕地轮作休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为后续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以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农民稳定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形成了以农业支持保护为主、兼顾资源环境环保的补贴政策体系,包括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产粮大县补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农业保险费补贴、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等补贴政策体系,财政部负责上述政策支出范围、分配下达、使用管理、绩效评价等的详细规定。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政策及成效

       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实施以来,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多措并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引导和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农业绿色补贴范围不断扩大
       在转移支付“大专项+任务清单”改革中,绿色发展作为各个项目的任务清单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比如,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机购置补贴对深松整地、水稻侧深施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离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绿色防控等用于绿色发展的农机具实行补贴。

       农业绿色补贴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农业“三项补贴”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后,重点鼓励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在部分生态脆弱地区选择200万亩耕地探索休耕补贴,在东北黑土区四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促进耕地休养生息;改革渔业油价补贴政策,集中资金支持近海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建设海洋牧场等资源保护举措;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适当提高禁牧和草畜平衡补助标准,覆盖草原面积超过40亿亩,有效调动了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积极性,草原生态持续改善;扩大粮豆轮作补贴面积和粮改饲试点范围,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

       农业污染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补贴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中央财政连续支持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区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建设,每个试点县补助2000万~5000万元,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兼顾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以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为主,在17个省份支持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覆盖全国600余个畜牧大县,对粪肥还田收集处理、粪肥施用第三方服务等重点环节予以补奖,推动养殖重点区域优化种养布局,养殖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以湖南等省份为重点,支持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内蒙古、甘肃等西北用膜大省,选择100个重点县推行地膜清洁生产,探索建立多种方式的残膜回收利用机制;支持100个县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农作物病虫害社会化服务,推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对策建议

       农业环保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治理农业农村地区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但补贴结构不合理、政策目标协调性不足、资金缺口大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优化补贴结构,探索建立农业生态综合补贴体系
       一是新增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政策。加快研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化肥农药减量补贴政策和标准;不断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考核体系,试点将水土环境质量改善、化肥农药减量指标、生物农药使用指标等纳入考核体系。二是完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控的补贴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实行敞开补贴,适当提高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有机肥生产积造设施用地占比及规模上限。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共同承担支出责任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补贴政策。三是优化农业生态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确保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生产和谐共赢。探索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补贴机制,不断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增加补贴投入力度
       一是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争取在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探索形成一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投资增值回报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绿色发展。二是拓宽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渠道。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支持额度,聚焦老百姓身边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突出环境问题,鼓励引导地方财政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逐步形成“企业建设运行、政府监管、公众参与”的多元化补贴融资体系。

       探索创新税费价格政策,强化市场调节能力
       一是完善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生产使用有机肥和低毒农药实施免税政策,对推广有机肥和肥料技术研发的实行研发费用抵扣、研发设备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二是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税费价格政策。推动地方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在东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实施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实行分时电价优惠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实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税收优惠扶持政策。

       强化科技支撑与监督考核,推动建立长效补贴机制
       引导建立绿色农业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机制。一是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结合耕地、草原、渔业等领域生态保护特点,加快建立绿色生态农业评价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农业发展的奖补激励机制,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地方政府将建立绿色生态农业补贴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科技研发与宣传推广。在耕地地力提升、化肥农药减施、高效节水、农田生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创新机制和模式,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与技术推广。


       【巩倩汝,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意蕴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