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携手同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间:2023-03-22 16:25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牛秋鹏

字号:TT
       “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202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为会议成功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

       从全力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携手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从推动各方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到助力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中国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努力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中国智慧引领生态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全球性危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作出减排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COP15第二阶段会议成功举办。中国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大会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圆满成功。大会期间,近40个缔约方、利益攸关方宣布了一系列重大行动与承诺;通过了62项决定,特别是达成了历史性的成果文件——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创新推进绿色发展
       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中国秉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首次在冬奥会上使用,到“绿电”点亮冬奥场馆,再到“微火”成炬,无不践行了这一理念。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卢赛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首次以设计施工总承包商身份参与的世界杯主场馆建设。从适合绿色交通方式的场馆位置选择,到比传统体育场节省约40%淡水用量的精巧设计;从利用流体动力学减少制冷设备能耗,到施工过程严格监控尽量减少污染,环保理念贯穿建设始终。

       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充分彰显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走向世界。

中国智慧建设清洁世界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等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发展。

       ——清洁生产正“当时”
       2021年以来,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减少新井数量,追加了油井清洁生产投入,减轻了对储层的伤害,最大限度释放油藏产能。

       近年来,中国在各类政策及规划等文件中提出在重点行业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加强全过程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随着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持续开展清洁生产的相关探索,有力推动了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过程削减和末端治理全过程控制转变,实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污降碳、提质增效等多重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累计约1.45亿吨钢铁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近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淘汰高排放车辆417万辆。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754万标箱。

       ——清洁能源正“风光”
       川滇交界,河流奔腾而过,全球在建最大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5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已投产过半。

       南海之滨,叶片呼呼打转,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装备“三峡引领号”巍峨矗立在广东阳江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最高可抗17级台风。

       塞北大漠,日光持续照射,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基地成片的“蓝板板”有序排列,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成了百姓致富的“摇钱树”……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十三五”期间,中国清洁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利用水平、技术装备、产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

       ——清洁生活正“流行”
       2021年,“舌尖上的浪费”被戴上了“紧箍咒”,这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施行,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道德层面走向法律约束层面。“光盘行动”、厨余垃圾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离不开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离不开绿色的消费理念。

       近年来,在吃、穿、住、行、用、游等各方面,绿色消费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节能灯具、节能环保灶具、节水马桶广泛使用,绿色家居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定增长,绿色交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推崇;旅游观光区、现代农业区、花卉苗木区和运动康养区持续建设,生态旅游成为假期出行新坐标。

       绿色饮食、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家用、绿色穿衣、绿色旅游等,无疑是未来一个时期推行绿色生活的重点领域。

中国智慧践行责任担当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相信,不论是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还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

       ——积极维护多边共识
       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持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拯救保护,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提前实现“爱知目标”。

       顺利完成《斯德哥尔摩公约》要求的全面淘汰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履约任务,深入参与《斯德哥尔摩公约》相关各项规则和技术文件的制定,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履约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分享中国履约经验。

       积极推动《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工作,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超过27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

       作为《巴塞尔公约》缔约方,在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规体系、推进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履约成效,履约能力显著增强。

       ——助力疫后绿色复苏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带来的多重冲击,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推动疫情后全球经济绿色复苏。

       一手抓减排,一手抓增绿。持之以恒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和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分别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绿化治理成果获联合国“土地生命奖”。

       努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中国方案”。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实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目的所在。中国将继续携手各国,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牛秋鹏,中国环境报记者】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携手同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携手同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