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浙江实践

时间:2023-03-22 16:55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TT
       1992年诞生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了三大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公平公正地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既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又是当今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五大核心领域之一,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2022年,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开展多领域可持续利用,建设改造一批管理规范、各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做法

       浙江山海相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79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0%;高等植物有6100余种,在中国东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海与海岸湿地是鸟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开展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实践,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浙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在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创建、生物多样性产学研用试点建设,不断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新动力。

       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摸清本底,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基础。2019年以来,浙江省投入超过1亿元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各地同步配套调查资金),启动丽水市、舟山市和27个县的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建立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管系统,汇总各地调查成果。建成运行“浙样生态”数字化平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块中集成调查结果,展示各地新发现的物种、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试点地区工作进展及精彩瞬间、科普知识等。

       二是高标准开展生物多样性试点示范,形成市、县、乡不同层级的格局。《实施意见》明确开展丽水、磐安、景宁、象山、安吉等地试点建设。大力指导丽水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鼓励丽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创新性先行先试,并在全省推广。2021年5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授牌磐安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磐安县政府签订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磐安博士工作站”,共同推进试点工作。持续推进象山打造全国首个海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地,助力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合理利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国滨海城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与宁波市海曙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建设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通过试点示范,全面推动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浙江样板”。

       三是创新启动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搭建全民参与平台,既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积极探索,又是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创新,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意义。浙江省在全国先行探索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印发了《关于开展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的通知》,完成首批龙泉、庆元、仙居、海曙4个体验地建设,并开展15个在建体验地培育,今年各地申报数超60个。龙泉住龙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以浙西南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为生物多样性绿色产业赋能,打造集生物多样性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红绿融合”乡村旅游新业态。庆元坑里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以“1+1+N”形式,将体验馆和户外体验路线相结合,配以专业的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为庆元研学产业注入新活力。仙居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是全省首座以区域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生态博物馆,也是华东地区唯一一个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博物馆。海曙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秉持“生物友好”理念,依托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电子地图,搭建沉浸式VR体验场景应用,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创建工作案例、海曙地方特色动植物标本等进行集中展示。

取得的成效

       一是基本掌握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情况。三年来,浙江省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累计发现瓯江小鳔鮈等15种新物种以及欧亚水獭、蕊被忍冬、中华鹧鸪、大鵟等一批多年未在省内见到的物种,记录物种1.2万余种。通过“浙样生态”等平台,精准统计汇总各地调查成果,不仅展现了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成效,也为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物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与种业培育、研学教育、旅游观光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是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呈现“多地开花、全面推进”的态势,各地积极将丰厚的生态资产与科学的转化方式相结合,将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释放稳定、活跃、可持续的生态红利和社会收益。截至2022年年底,各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及试点示范建设累计接待游客近350万人,带动资金收入4.9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

       三是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浙江省召开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连续3年举办“5 ·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部分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志愿者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杭州亚运会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办会理念。各试点示范建设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良好的生态产品服务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观光群众也因此受益。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设置的体验课程给游客创造并提供了参与研学和教育等体验的机会,对于提升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推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模式走向世界,两次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大会。 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在生态文明论坛作主旨报告,5个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和“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举办中国角“浙江日”活动,通过展览展示、举办边会等形式讲述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故事。湖州市被授予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区,湖州市、嘉兴市双双荣获“自然城市平台”“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全方位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和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效。

展望

       当前,浙江已迈入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新征程,应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立足省情实际,借鉴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经验模式,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一是完善可持续利用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统筹,数字化赋能整合部门数据和工作力量。结合“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内容,修编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开展生物多样性参照系、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等理论研究。深入推进试点示范和体验地建设。

       二是夯实可持续利用绿色基底。推进“三线一单”应用实施,强化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监管,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建立河湖水生态健康档案,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加强美丽海湾建设与保护。

       三是不断拓宽可持续利用路径。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发展生物多样性特色产业,保护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品牌体系,实施好“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区域特色公用品牌战略,在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地区大力推行EOD试点。

       四是构筑可持续利用的全民参与格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宣传教育,协同组织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省主场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共同富裕高端研讨会等活动,创新公众参与方式与渠道。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上推陈出新、多管齐下、打造样板。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浙江实践

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浙江实践

1992年诞生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了三大目标:保护生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