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中国应高度重视蓝碳的气候适应价值

时间:2023-12-31 14:18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赵鹏

字号:TT
       蓝碳的概念最初是在2009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共同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中被提出,此后十年间,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认可。2019年9月25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以下简称《特别报告》)指出,蓝碳是海洋自然系统中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并明确将蓝碳定义为“易于管理的海洋系统所有生物驱动碳通量及存量”,强调了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和大型海藻四类海岸带蓝碳的重要性。此外,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等生态系统还被纳入了《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2013年补充版:湿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将这些生态系统纳入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国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且党中央、国务院已对蓝碳工作作出了相应部署。蓝碳不仅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对于推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适应与减缓同等重要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并已形成全球共识,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这种应对主要包括两大策略:减缓(mitigation)和适应(adaptation),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减缓气候变化指通过长期调整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从而稳定和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效果通常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适应气候变化则关注如何应对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气候变化影响,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措施以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全球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后,已经发生的气候风险不会消除,潜在的气候风险仍在累积。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有效的适应行动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气候适应措施有助于管理和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群体和生态系统。通过适应措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社会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气候适应策略通常需要针对具体的地区、社区或生态系统进行定制,这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适应措施可以在地方、区域乃至国家层面上实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总的来说,气候适应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与减缓同等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风险、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的策略,实施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自2013年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来,中国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也将“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大力推进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在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机遇挑战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

蓝碳在沿海地区气候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适应气候变化和提升海岸带的生态韧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些生态系统通过其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全球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和海草床,作为典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它们的根系结构不仅能够稳定沉积物,减少海岸侵蚀,而且还能够在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中发挥天然“生态海堤”的作用。研究表明,这些生态系统在缓冲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影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这些生态系统还为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关键的栖息地。红树林和海草床是鱼类、甲壳类动物和鸟类等众多物种的重要繁殖和育幼场所。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复杂性有助于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从而对沿海社区的食物安全和经济福祉产生直接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于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韧性,减轻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灾害风险至关重要。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还能够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的独特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吸引了众多游客,为当地社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这些生态系统的保护活动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而改善了他们的生计。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作用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识。《巴黎协定》下的国际气候谈判强调了自然生态系统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此外,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政策倡议关注于利用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的自然防护功能,以降低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风险。由此可见,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不仅对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气候适应政策中的蓝碳相关内容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第四章“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中第三节“海洋与海岸带”特别强调了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加强沿海城市的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推动沿海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例如,提出“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开展业务化海洋生态调查、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沿海城市防灾减灾硬件建设,构建更具韧性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加强沿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继续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地建设,推进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到2035年,滨海湿地整治修复面积约5万公顷,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达标率不低于98%”“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洋生态碳汇能力”“严格实施海洋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物种管控”。此外,战略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点工程,旨在增强其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恢复生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特有生态系统。例如,在专栏2“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重点工程”中,提出“探索增强气候韧性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兼顾强化海岸带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水平,立足海岸带重点海洋生态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开展退围还海还滩,岸线岸滩修复,河口海湾生态修复,红树林、珊瑚礁、柽柳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灾害防治”“促进近岸局部海域海洋水动力条件恢复;维护海岸带重要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北部湾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护海南岛热带雨林和海洋特有动植物及其生境,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通过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来提升碳固定能力是增加蓝碳的主要途径。方案特别强调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生态系统在碳储存和固碳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精确评估和监控这些生态系统的碳汇效益,方案提出了依托并扩展现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策略。这包括利用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建立一套全面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核算体系。该体系涵盖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和岩溶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以及碳汇本底调查。方案还强调了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碳汇成效的监测评估重要性,并提出加强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理论、方法学以及前沿技术研究。此外,为了更好地体现碳汇价值,方案建议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研究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规则,以促进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发挥我国蓝碳气候适应价值的主要途径

       构建以海岸带蓝碳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海堤
       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将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纳入海岸带管理和防灾体系中。在海岸侵蚀区域因地制宜科学恢复红树、海草和盐沼植物,探索与其他生态保护措施和工程解决方案的融合,创建更加多元和韧性的海岸防护系统,降低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的风险。加强对海岸带蓝碳灾害防护效果和机制的研究和监测,动态调整保护和恢复策略。与沿海社区合作,提升公众对蓝碳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鼓励社区参与保护和恢复工作。

       保护恢复海岸带蓝碳,抵御海平面上升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高效的碳储存能力,在固定和封存二氧化碳和颗粒碳的同时,也通过抬升海滩高程抵消了海平面上升的负面影响,为减缓海平面上升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因此,强化沿海地区,尤其是海平面上升速率较高的区域的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应筛选固碳促淤效果好的本土滨海植物物种和物种组合,构建滨海植被快速恢复技术体系,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成功和持久性。

       养护生境,提高对渔业资源的恢复能力
       蓝碳生态系统是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这些生态系统为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繁殖、育幼提供了必要条件。保护和恢复蓝碳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渔业资源的恢复力和生产力,为沿海社区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来源。应严格禁止滨海湿地范围内的非生计目的的赶海活动和养殖尾水排放。在蓝碳修复区域,按照“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海岸带蓝碳修复区域社区共管和经济生物可持续采补。实施渔业管理措施,如设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总量和季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养护和恢复蓝碳生境,从而增强其对渔业资源的补充能力,支持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海岸带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蓝碳生态系统在推动沿海社区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促进海岸带蓝碳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重点应放在发展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和蓝碳交易方面。应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利用这些生态系统的美丽景观和独特生物多样性吸引游客,为社区成员提供就业机会。此外,可通过开发蓝碳交易项目,以碳交易为载体实现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沿海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的双赢局面。


       【赵鹏,海南大学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