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城市贡献

时间:2024-04-15 15:28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陈绍晴?张承琪

字号:TT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来自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2015年各国签署的《巴黎协定》约定在21世纪末前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争取不超过1.5摄氏度。这一目标对于打赢“气候战”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全球社会距离这一控温目标有多远?各国气候变化应对行动足够吗?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办,评估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提出未来减缓和适应的目标,并商讨将损失和损害基金投入运作。此次COP28大会适逢《巴黎协定》后首次全球盘点,是针对各地气候变化应对贡献的一次全面的检视,备受瞩目。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贡献了7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承担着重要的减排责任,对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构建至关重要。对此,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中山大学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于2023年11月30日联合主办了“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全球低碳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中国角主题边会,深入探讨了城市和城市群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边会上,由中山大学等牵头编制的《全球城市碳中和进展2023》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现今城市面临的碳中和挑战入手,运用数智化工具对全球190多个城市的碳中和行动进行了全景式展现与分析,对城市碳中和目标与进展进行盘点,讲述城市碳中和重要发展路径与应用案例,分析城市碳中和制度建设与法律保障情况,展示了城市间气候合作网络现状与潜力,并绘制了全球案例城市碳中和路线一览图。基于这一报告成果,本文重点探讨全球城市气候变化挑战、已有减排目标与措施以及未来的气候行动路径。
 
全球城市面临的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挑战

       一方面,全球城市碳中和不仅面临着治理体系不健全、经济发展高碳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的减排挑战,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兜底乏力、能源系统转型困难的适应挑战。基础数据缺失、气候治理制度分散,机构分散和责任分配不清,问责制和透明度不足是当前全球城市治理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与工业制造等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产生的路径依赖,主要发展中国家城市尚未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是现阶段全球城市经济发展高碳化的具体表现;人口增长带来大规模土地开发、森林破坏和湿地消失,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碳汇容量减少是全球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共性挑战。

       另一方面,未来全球升温超2摄氏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极端灾害将在方方面面威胁着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升级改造现存的老化基础设施,提升其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直接关系着城市适应能力提升。城市普遍面临着能源系统及基础设施的安全挑战,核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准入,传统化石能源退出城市主要能源市场,城市电网系统稳供保供的挑战不少。此外,产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绿色低碳产业人才缺口、社会群体气候适应的公平问题同样考验着城市的经济社会保障兜底能力。
 
城市碳中和目标与进展盘点

       目前,在190个案例城市中,有146个城市自主提出了城市层面的目标。其中,主要位于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75个城市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过半城市与所在国家拥有相同碳中和目标。位于新兴经济体的24个城市提出了不直接对标碳中和的绝对减排目标,我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43个城市提出了强度减排目标。相比之下,韩国昌原市、厄瓜多尔基多市、澳大利亚珀斯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则提出了城市层面的基线情景减排目标。

       城市碳中和是系统性工程,既包括减源,又包括增汇。基于能源安全等因素,化石能源消耗尚不能被完全替代,因此需要通过增加自然碳汇和人工碳汇来抵消这部分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全球城市针对增加碳汇制定了一揽子对策,如美国旧金山市预计到2030年实现绿化面积覆盖35%;中国深圳市到2025年实现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在中国,亚洲最大火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项目在泰州市正式投产,每年能够捕集消纳二氧化碳50万吨,提供实现煤电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示范经验。新加坡市碧山—宏茂桥公园、裕廊湖花园、樟宜机场等建设反映着城市在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增加碳汇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日本东京都则通过采用贴近自然的木质建筑、太阳能涂料和水喷雾系统等创新节能和降温技术,减少对空调的依赖,并推广屋顶绿化以实现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增汇”技术。
 
城市碳中和重要领域与实现路径

       创新是全球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报告对清洁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基础设施等领域努力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诸多高效、创新的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虽然近年来能源危机助推了局部化石燃料消费反弹,但从长远来看,风、光、水、核等非化石能源仍然是驱动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比如,广州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超过3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300万千瓦左右。在工业领域,不少城市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项目发展,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减量替代。而在建筑领域,减缓城市建筑碳排放的关键是零碳建筑的改造。比如,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市计划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道路运输是交通领域碳排放的主要部分,实现低碳交通的核心在于改善交通运输能源结构,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源效率,以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辆替代传统燃油车辆,构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低碳出行比例。此外,基础设施的低碳内涵也很丰富,包括城市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蓝绿基础设施建设、低碳供水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行业“双碳”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污水处理为例,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厂的碳排放强度正在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不断下降,即使进一步增加污水处理量和再生水利用量,仍可实现2030年前率先达峰。
 
城市碳中和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

       建立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是在法治框架下实现城市碳中和目标的应有之义。截至2023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内,仅有5个城市(包括柏林、底特律、火奴鲁鲁、雅加达和安特卫普)颁布了包含碳中和目标的法律,将碳中和目标上升至立法层面。在其他城市,政策文件和提案两种形式较为普遍。其中,119个城市出台了碳中和政策,99个城市承诺了碳中和目标,43个城市仍处于提案状态。

       目前,全球多数城市仍以减排量为最终目标,立法对标碳中和的城市大多提出在2050年前后实现目标。其中,德国柏林市、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巴西坎皮纳斯市等以立法形式分阶段设立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以逐步达到最终的碳中和目标;希腊塞萨洛尼基市、英国谢菲尔德市、韩国釜山市、印度孟买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等则通过公开的承诺与宣言的形式发表与碳中和相关的声明。以芬兰赫尔辛基市、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新西兰奥克兰市为代表的城市碳中和目标以政策或提案形式提出。为进一步提升“碳”约束力,城市在碳中和制度建设、标准发布和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大有可为。
 
未来城市气候行动路径重点

       目前,实现全球城市碳中和仍然需要解决经济脱碳和能源转型困难、发展路径不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气候合作政策落实难、减排技术共享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全球零碳发展的先行者,2009年哥本哈根提出202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零碳排放城市。此后哥本哈根市碳减排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技术等现实考量,已暂时放弃202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事件并非给城市减碳“泼冷水”,而是可以理解为对后来城市的一个重要提醒——减碳不仅要有雄心的目标,更需要有务实的计划和坚定的行动。

       未来仍需集中资源,激励更多的城市重点从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提升城市绿色交通出行水平、打造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推进气候韧性的城市建设、完善健全碳中和制度建设、加强碳中和领域人才培育、增强气候领域的技术和数据合作等方面入手,兼顾考虑不同城市发展的“差异性”和“包容性”,基于“共同有区别、同向不同步”的理念,稳步迈向全球碳中和目标。

       (陈绍晴、张承琪,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