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自然生态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生态 > 生态示范 >

钢坝拦水、科技净水、“ 森林” 养水三管齐下

嘉兴南湖越来越美了

时间:2021-04-27 10:08来源: 中国环境报作者:朱智翔 晏利扬 赵倩

字号:TT
图为嘉兴南湖水域景色和水下“森林”。 黄智翀摄

  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地,革命红船启航地,百年来,始终以独特的姿韵吸引着众人前来一睹风采。

  最近,常来南湖的市民和游客普遍感受到“南湖越来越美了”,不但岸边绿树成荫、一步一景,南湖水也是一天比一天清澈,水下水草摇曳、鱼虾嬉戏。这些都得益于开展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2020年,嘉兴全面启动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通过源头削减(水量优化调控+清水入湖)-内源清除(环保清淤)、原位净化(微地形改造+水生植物修复)等综合措施,提水质、修生态、构水景。在改善南湖水质的同时,致力于恢复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整个湖区“水下—水面—岸边”生态系统自然良性循环,重现南湖“秀水泱泱”的美丽画卷。

  钢坝拦水:流入南湖的泥沙、浊物得到减少

  嘉兴南湖,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四通八达的水系注入,为地势平坦的南湖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成为南湖水治理的难点所在。

  因此,南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用了不同于过去的治理方式,提出以水利流量调控为先导、湖区生态修复为关键、净水降浊设施为补充的南湖水生态环境修复思路。

  “这一修复思路主要是围绕前期‘以水养草’,后期‘以草养水’的修复理念。”水生态环境治理专家尚晓介绍,通过水力调控和净水降浊等外部干预措施,前期提高南湖水体透明度,使得水体透光性增强,快速恢复沉水植物,确保水生态系统稳定恢复;后期再慢慢减少外部干预措施,利用沉水植物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底栖动物游走进食活动加速植物所吸附颗粒的沉降与降解作用,使得南湖湖区水体处于稳定的清水状态。

  按照这一治理思路,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首先根据湖水由各水系汇流存在换水周期快的特点,在多个河流进水口建造了钢坝,控制河塘流入流出的水量,延长换水周期,实现流入南湖的泥沙、浊物得到减少。

  据介绍,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共建5处入湖钢坝,为方便日后水上巴士船只的通行,钢坝均采用“倒卧式”结构,平时直立限制河道流入流出的水量,当船只过往时,钢坝便下卧至水中供其通行。相比以往的“提升式”闸门,“倒卧式”钢坝更适合湖塘密布的南湖水域。

  眼下,入湖钢坝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成后,钢坝还将以自动化远程控制开启“智能化”运作,做到根据河道流量、水体浑浊度,自动调节南湖流入流出水量,提高南湖水体透明度。

  科技净水:超磁分离一体化设备显神通

  除了建设入湖钢坝,减少高泥沙和浊物含量的河水进入南湖,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还对进入南湖的河水开展进一步净化工作。

  那么,海量入湖河水如何得到高效净化?秘密就藏在南湖长盐塘南侧的过渡补水设施点。

  设施点共有8套超磁分离一体化净化设备,每套设备由混凝箱和超磁箱两个单元组成,并且每两套净化设备的终端还连接一座污泥池。

  “通过这8套设备,河道里浑浊的水在超磁分离一体化设备搅拌分离,污泥排入泥池,清澈透明的水则顺着管道穿过嘉兴大桥,涌向长盐塘,流入南湖。”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项目业主嘉源集团相关工作人员李剑锋说。

  经过如此净化,每天有20万吨清水从补水设施点流入南湖,进一步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可谓南湖清水的“补给站”。

  “通过短时间内清水入湖提高水质,增加水体透明度,让更充足的阳光照射到湖底,为沉水植物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植物生长。而当沉水植物扎根生长后,又能反过来净化水质。从‘水养草’变成‘草养水’。”李剑锋表示,等南湖水生态系统稳定后,超磁分离一体化设备会陆续减少补水量。因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将会构建稳定完善的水生态自净系统,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如今,源源不断的清水涌入南湖,不时拨弄着绿茵茵的水生植物。阳光从水面透下,仿佛一缕缕绿丝带,摇曳着“窈窕的身姿”迎“水”起舞。

  “森林”养水:提高南湖自身生态修复能力

  净化水是基础,而提高南湖自身生态修复能力则是关键,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种植水生植物,营造水下森林,便是南湖水的“渔”。

  “水能养草,草能养水。为了顺利在南湖中种植水生植物,从生态围隔到水下微地形改造,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李剑锋介绍道。

  在沉水植物恢复施工中,首先用生态围隔,将沉水植物恢复区域进行物理隔离,同时辅助生态赶鱼措施,减少种植区鱼类的干扰和风浪的侵袭,并采用扦插和抛投的方式进行了水下植物的种植。

  同时,辅以湖区的微地形改造,通过在湖区打设松木桩、种植散土回填,重塑岸坡走势,恢复沉水植物生态环境。

  “沉水植物存活率得到保证后,再将生态围隔拆除,一定程度补植沉水植物,使沉水植物生长达到稳定状态,鱼类也会慢慢回来。”李剑锋说,当水生植物达到一定覆盖率后,就能够有效吸收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也可为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南湖水体质量。

  眼下,随着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不断生长繁衍,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已初显成效,南湖区域水体透明度已大于80厘米,沉水植物覆盖率近25%。

  “预计在建党百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南湖区域水体透明度将达到1米,沉水植物覆盖率将超过25%,水质主要指标也会升至三类,南湖会以更美丽的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嘉兴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之后,嘉兴还会持续深入推进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实现到2025年,水体透明度大于1米,沉水植物覆盖率大于30%,并全面恢复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

  未来,作为红色地标的南湖,将始终以“清容俊貌”笑迎八方来客。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