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自然生态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生态 > 优美乡镇 >

江西丰城:爱情花卉小镇的“美丽经济”

时间:2023-10-14 14:55来源: 中国环境APP作者:陈懿 龚建明 冯万

字号:TT
       走进江西省丰城市“中国爱情花卉小镇”,随处可见花枝摇曳,花鸟园、爱情海、活力森林、爱心玫瑰园、南方植物观赏园、鲜花城堡酒店等景点吸引来了各地游客。不少情侣也来打卡。有游客说,在这里看到了“花和爱情最美的样子”。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丰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借助资源和生态优势,融合精品花卉苗木产业、彩色景观工程与生态文农旅产业,走出了一条策划、设计、生产、建设、运营五位一体的全新发展道路,做大做强生态产业,不断拓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途径。

开展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丰城市爱情花卉小镇位于梅林镇谭城村,以前这片区域有很多小作坊、小养猪场,生态环境差,大片土地荒废,周边村民时常投诉反映生态环境问题。”宜春市丰城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熊细平介绍说。

       为破解生态环境难题,丰城市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通过一对一上户挨家挨户宣传政策,积极引导周边企业搬迁并指导帮助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同时,持续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对违法排污的企业下发关停整顿通知书,重拳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者,2017年年底,周边的小作坊、小养猪场全部搬迁、关停到位。

       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盘活闲置土地,实现农旅结合的协同发展,充分尊重地区地形、原乡风貌、空间特点与产业有机结合,2018年,丰城市引入江西花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爱情花卉小镇建设。

       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壤改良,大量荒地被整合利用,按照“一带一路三核,四区十大板块”的规划思路,打造景区理念建设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融合花语世界生态综合体、中欧花卉苗木产业园、爱情产业园、亲子研学产业园等主题板块,以及丰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美丽乡村、最美高速出入口景观群等配套板块,逐步形成总面积约4.66平方公里的爱情花卉小镇项目。

春来一片花海,闲田变为“金”地

       丰城市梅林镇谭城村毗邻中国爱情花卉小镇旅游地,村民以传统稻田种植为主,由于田大小不均,分布散乱,大部分靠近水渠,雨季常被淹,加上几十年来由于婚嫁、外出、迁徙等各种原因,各家各户人口变动,村民又常年在外打工,不少耕地撂荒严重。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合理盘活利用耕地,谭城村对全村田地和人口进行摸底,分析农田土壤质量、地理位置、水源灌溉等因素,带领村委和村理事会商议,制定分配方案,通过集体评议后,谭城村568亩适合耕种的良田全部分田到户,其余70多亩荒地、菜地归为村集体。

       小镇建设初期以香樟、乐昌含笑、木荷等树种种植为主,2020年,又引进地布、美植袋容器、喷(滴)灌、造型以及控根片等种植技术,增加了桂花、紫薇、月季、绣球、海棠等品种。2021年,引进贵妃罗汉松、金丝楠木、红枫、塔型玉兰、樱花、茶梅、茶花、仙客来、倒挂金钟、蝴蝶兰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形态独特和观赏价值高的花卉、苗木品种。

       爱情花卉小镇于2019年10月正式对外营运,2020年实现年产中高档盆花50万盆、新品种种苗100万株、容器苗50万株,培育各类地栽乡土及彩叶树种50万株的生产能力。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打卡留念,享受美好风光。

深化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爱情花卉小镇项目以现代花卉苗木生产、彩色生态景观工程为核心,通过现代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创造性开展花语世界生态综合体建设,创新乡村振兴模式,为乡村振兴建设不断注入新动能。

       花卉小镇项目解决了当地800余名农民就业,小镇还为湖塘乡和梅林镇建立了2个扶贫基地和2个扶贫车间,结对帮扶50名贫困户。同时,成立了丰城花之韵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扶贫基地和车间生产经营,参与生产劳动的贫困户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以上。

       自从2018年启动爱情花卉小镇建设后,梅林镇谭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群众如期全部脱贫,村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如今,提到爱情花卉小镇,丰城市梅林镇谭城村村民都喜笑颜开。2022年,基地已拥有4000多个花卉、苗木品种,销往江西全省各地,营收6524万元,获评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扩大种植品种,将融合精品花卉苗木产业、彩色景观工程与生态文农旅产业,探索生态、景观、产业、游憩等功能叠加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旅游观光业务,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努力打造城市近点旅游景区。” 丰城市爱情花卉小镇负责人介绍说。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