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杂志网移动版

主页 > 期刊杂志 > 杂志目录 > 2024年02-03期 > 法治 >

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之福建南平样本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还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自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后,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2022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报告,从四个方面开展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工作。2021年10月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南平市提出“环武夷山保护发展带”建设方略,实施五大行动方案,通过圈层保护方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动协调各方资源,先后建立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的“小、中、大”司法协作机制,为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南平境内生物多样性概况

       南平市地处福建北部,闽江之源,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3万人,素有“南方林海、绿色金库、中国竹乡、福建粮仓”之美誉。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黄腹角雉、伯乐树等国家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46种,鸟类350种。全市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45个、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8个、风景名胜区10个、森林自然公园22个、地质公园3个、湿地自然公园1个,总面积约14万公顷。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其所辖的武夷山、光泽、邵武、建阳四个县(市、区)。近年来,南平市着力增绿提质,大力推进“环带”建设,实施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项目,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已发现雨神角蟾、武夷林蛙等29个新物种。

       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和地理人文环境,为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完整性、协同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已有顺昌、光泽、邵武、武夷山、浦城、松溪、延平、建阳8个县(市、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其中邵武、武夷山、松溪获评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南平法院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工作情况

       南平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服务保障南平高质量绿色发展,健全完善环武夷山保护发展带生态司法保护体系,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司法协作保护机制,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争当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

刑事案件审理情况

       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南平两级法院共审结各类一审生态环境刑事案件1103件。其中,涉植物资源案件729件,占66.09%;涉动物资源案件227件,占20.58%;涉土地矿产案件97件,占8.79%;涉环境污染案件45件;涉生物安全案件3件;涉水生态案件2件。上述刑事案件以涉森林资源犯罪案件为主,集中在滥伐林木、盗伐林木、非法狩猎、故意毁坏财物(林木) 4个罪名共836件,占76.21%。其中,滥伐、盗伐、故意毁坏林木案件共668件,占60.89%,同比前五年分别下降5.57%、6.3%、4.3%。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南平市涉生态刑事案件发生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一些地方滥伐盗伐林木、捕猎“三有”动物、故意毁坏林木等现象仍然频发,这与当地的生态资源禀赋差、国土空间规划滞后、群众生态保护观念薄弱、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不够等密切相关。建瓯市盗伐滥伐林木、非法狩猎占比较大,分别占全市的21.44%和29.76%;武夷山市故意毁坏林木行为占全市的33.33%。故意毁林行为多发于武夷山、建瓯、政和等传统的茶业产区,与近年来茶叶市场增值,群众为追求更佳经济效益,扩大种植规模,故意“毁林种茶”行为有关。非法狩猎行为多发于浦城、建瓯、建阳等地,这与受当地农耕文化及群众“好食野味”陋习影响,形成了地下黑灰“猎捕杀购销”野生动物产业链有一定关联。被告人年龄主要在45~60周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以务农为业,反映了林区群众“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仍未从根本上转变。目前的生态修复措施较为简单,大部分判处罚金了事,少数案件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责令被告人补种复绿、恢复原状、赔偿生态环境资源损失费、缴纳生态修复金、赔礼道歉等,反映了涉林案件源头治理不够有力,执法力度不足。此外,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违法犯罪行为连年发生,案件占比虽小,但触法的行为人受教育程度较高,与经营管理者胆大妄为、违法成本较低等有关。

       五年多来,全市法院审结一审生态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14件,占一审生态环境刑事案件的10.34%,均由公诉机关提起。案件量由2018年的2件升至2020年的22件,此后维持在25件左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从传统的重刑事个案打击,深化到重生态公益修复保护的新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涉土地、矿产类犯罪案件追诉不多,各地公益诉讼制度落实不平衡,公益诉讼覆盖面不够广泛,生态修复措施创新不够等。

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打击犯罪,形成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高压态势。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保护区等自然生态系统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核心,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从严惩处,在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处罚,严格控制适用非监禁刑,加大对财产刑的处罚力度。创新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令被告人赔偿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保持打击此类犯罪的高压态势。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共审结破坏动植物资源犯罪1098件,判处78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2020年,重点惩治为食用及其他目的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犯罪行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引导公众增强法治观念,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共审结此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案件221件。

       二是注重生态修复,以修复性司法促进生物多样性永续利用。强化落实涉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2018年至今,南平法院共受理检察院起诉的涉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14件,依法审结114件,判处213人,判令赔偿生态修复资金754.93万元。积极探索复绿补种、增殖放流、碳汇认购、劳役代偿等多种修复形式,形成多层修复、立体保护的修复性生态司法机制。五年多来,全市法院适用“补种复绿”79件,责令87名被告人补种、管护林木面积453余亩、放养鱼苗132万余尾,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建阳、延平、光泽、武夷山等地法院向被告人发出“护鸟令”“巡河令”“巡山令”“珍贵树木保护令”等,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起到了示范作用。对涉及重金属污染犯罪的被告人判处“从业禁止”,形成“惩罚+预防”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斩断污染环境产业链条。顺昌法院创新性开展“生态司法+碳汇认购”“生态司法+保险”机制,解决无地可复绿补种、环境保护与民生发展难兼顾等问题,助力“双碳”目标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是注重联防联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南平法院健全完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数据互通等工作制度,加强与检察院、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业、农业等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林长+三长”机制,深化涉林犯罪惩治工作,落实森林、水域全域保护责任,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首创林长巡山交林交树、河湖长巡河交水机制,形成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无缝衔接的协调机制。如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开展森林绿盾专项行动,加大对毁林种茶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瓯、政和、浦城法院与林业部门开展“古树名木司法保护行动”,已挂牌保护古树名木789棵;开展清理整顿野味餐馆、打击非法狩猎专项治理活动。

       四是注重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意识。各地法院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博物馆等,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的普法教育活动。南平法院在武夷山中小学课堂开展“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科普讲座;联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国环境署、国家林草局等开展青少年国家公园科普探秘研学体验活动;组建青年宣讲团,融入市政府文茶旅研路线开展宣讲活动;联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武夷学院,成立“萱草花·夷路同巡”生态司法巡护志愿项目,招募志愿者,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生态司法巡护,适时开展法律宣传、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主题巡护活动。延平法院在闽江畔斜溪湿地建设以水为主题的生态环境教育体验馆;建瓯法院依托万木林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体现动植物保护成果的生态司法教育基地;顺昌法院在该县3000多亩原生植物园里设立生态环境司法教育实践基地,让生态司法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五是注重以案释法,促进养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行动自觉。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南平法院在世界环境日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典型案例35个,引导全民树牢生态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美丽中国建设。一是严守绿色森林宝库。审结的伍瑞华等15人盗伐、滥伐林木一案,伍瑞华伙同他人长期占据上梅村一带毁林种茶、破坏生态资源,形成一股农村恶势力,武夷山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25万元,该案被评为全国法院2019年度环境司法典型案例。2022年武夷山法院审结的滕某飞、邵武法院审结的潘某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对村民进山采药、盗采野生金线莲行为予以入罪处刑,警示告诫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要有珍爱呵护之心,明确行为边界。二是斩断黑灰产业链条。在被告人张某辉、郑某虹、黎某长三人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中,支持南平市检察院提起环境侵权民事公益诉讼,依法判令其三人对整体性侵权行为后果承担民事连带赔偿责任。光泽法院审结的被告人张某保等三人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案、延平法院审结的被告人洪某平等七人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通过严厉打击非法牟利者,斩断“砍伐猎捕、购买加工、运输销售”利益链条,并判处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连带赔偿责任。三是落实开发中保护。区分特殊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内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案件引发的相关林业、土地、渔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把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作为裁判的重要因素综合考量,规范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行为,平衡生态和经济效益。例如,光泽法院审理的某达(香港)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李某水霞洋水库承包养鱼合同纠纷案,判决解除双方承包合同,李某水拆除养殖网箱返还渔场及租赁房屋等,还武夷天池碧波万顷。四是支持政府依法履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来闽考察讲话精神,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三大任务,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权利义务,责令受益者付费,使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例如,光泽县某禾养殖场诉光泽县农业局等渔业行政处罚案、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申请执行章某冬行政处罚案等,均实现了政治、社会、法律、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南平法院将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擦亮生态司法金名片,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工作,以司法呵护灵动生命,用规则守护优美环境,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李伟、张翔,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w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