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杂志网移动版

主页 > 期刊杂志 > 杂志目录 > 2024年02-03期 > 公益 >

绿水守护者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厦门实践”

       福建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作为厦门本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应运而生的唯一一家关注水环境保护领域的民间环保组织,十年来,绿水守护者不断探索协同推进厦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民间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文化推广方面开展数项重点公益性工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民间力量推动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985年至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强调厦门市在发展特区经济的同时,一定要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绿水守护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用民间力量推动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于该组织的社会公益性,在推动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时,具有更多的公众视角和环保社会组织特有的专业工作方法。

       从2014年组织组建到如今的十年间,绿水守护者持续开展厦门河湖治理、九龙江水源保护和节能减碳行动,关注河湖环境污染、饮用水资源短缺和海洋卫士“红树林”保护等环境问题。工作方法是通过实地调研、问题反馈和建言献策,推动政府环境治理;通过宣传教育、环保实践和环保文化活动,引发社会反响促进环境改善;通过参与立法,推动河湖治理法制化建设等。这些方法让绿水守护者在推动政府环境治理、监督政府行为,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举报污染问题,推动河湖文化建设,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做政府河湖治理的“民间助手”

       1988年3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针对筼筜湖的治理,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二十字方针”,为筼筜湖治理指明了方向,也为绿水守护者明确了与政府河湖治理目标协同,成为“政府民间助手”的角色定位。

       推动“九龙江母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

       2014年8月盛夏,在福建省第二大江、厦门的母亲河——九龙江岸边,绿水守护者团队正顶着高温和酷暑溯江而上,又一次开展九龙江水情调研。沿江的工厂污水入江、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倾倒、外来植物物种、经济林危害和影响生境的小水电站等,这些被绿水守护者“认定”的九龙江“八大污染”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绿水团队的调研报告里。

       从2014年起,绿水守护者团队连续多年开展九龙江北溪流域水情调研,检测近百个水样,撰写调研报告及污染治理建议20多份,提交福建省政府及厦门市政府职能部门,为九龙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

       参与厦门河湖环境专项整治工作

       对九龙江母亲河的调研经历,让绿水守护者在参与厦门河湖环境整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厦门饮用水源地管理整治、筼筜湖黑臭水体治理、溪流河道管护、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小微水体整治、农村污水处理等政府河湖环境治理工作中,都有绿水守护者团队的协助。

       自2016年,绿水守护者团队受政府部门委托,连续六年开展厦门河湖流域调研、流域环境整治工作评价、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核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及公众评议、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状况抽查等工作,反映1800多个污染点问题,提交调研报告100多份,实际推动污染整治问题100多个。
 
“美丽中国建设”的绿水守护者优秀案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蓝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走在全国前列,提出青山计划、蓝湾计划、绿水计划、碧廊计划等绿色发展理念,始终锚定建设美丽厦门目标不放松。绿水守护者用实际行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聚焦污染水体治理,用“文化”推动河湖长治久清

       绿水守护者对新阳主排洪渠的污染调查发现,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最难在人心”:黑臭水体治理难,河道雨污混流、生活污水乱排、生活垃圾乱倒,水体污染严重;黑臭水体管护难,流动人口多、环境意识差,周边工厂企业分布密集。只顾着调查还远远不够,要让公众参与并成为河湖长“治”久清的保障力量,成为绿水守护者当下要思考的问题。

       2019年—2020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绿水守护者发起和举办两届“新阳河流文化节”。这个由黑臭水体整治延伸的群众性环保文化活动以“新生·守护·成长”为主线,展现黑臭水体治理后的新生、治理期间的维护和未来长治久清的成长。活动以文体艺术类、科普宣传类、学术交流类、环境教育类四大板块为载体,组建六个“百人环保志愿者团队”开展“新河名征集”“环保公益健步行”“环保诗歌朗诵暨公益演唱会”“环保讲座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进企业”“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污水管网溯源排查施工观摩”等系列活动。直接参加活动者近5000人次,网络同步关注达5万多人,其中“环保小课堂”一项活动通过新浪网络直播获108万点击量,获得了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新阳河流文化节的举办对加强公众在河湖治理方面的了解度和参与度,引导公众自觉维护河湖治理成果,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新阳河流文化节荣获“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福建省十佳公众参与优秀案例奖,并被推荐到生态环境部参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全国十佳公众参与优秀案例评选。绿水守护者创办人、总干事陈彦君同年获得由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颁发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百名最美志愿者称号。

       参与“幸福河湖”建设,倡导全民节水行动网络构建

       厦门是淡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是严重缺水地区的1/4。20世纪80年代厦门在全国最早开展用水管理,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工程性节水建设成效显著。然而,随着厦门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才能将节水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将“节水建设”重心逐渐转移到“节水宣传”上,是绿水守护者开展节水工作的重要思考。

       绿水守护者创新节水工作思路,在政府部门的主导和支持下,以节水宣传与节水实践为抓手,针对家庭、学校、社区、企业等各节水主体精准发力,构建“全民节水行动网络”。以“生命同源·节水同行”为主题,以家庭节水—社区节水—校园节水—企业节水为主线,联合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中小学、高校等多元社会力量,围绕“宣传节水理念、实践节水方法、倡导节水行为、推动节水创建”的核心精神,举办了“四个主题八场活动”,即以节水宣传为主的“节水专家公益宣讲会”和“节水主题宣传图片展”;以节水实践为主的“企业、单位、社区”节水经验分享交流和“家庭、校园节水实践周活动”;以节水创建为主的“企业、单位、社区节水载体”走访调研;以节水行为倡导为主的“节水实践行动表彰会”,让节水宣传和节水行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以此推动政府节水创建工作,引导各节水载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为提高节水宣教水平,拓宽水情教育知识领域,绿水守护者聚合行业资源,邀请高校教师、行业工程师、环保社会组织杰出代表等19人组建“节水宣讲专家团”,编制节水宣教课程,编写《节水生活手册(家庭、社区、校园版)》。截至2023年12月,已开展10场节水教育专题讲座,被28家媒体和网络平台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荣获“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3年福建省十佳公众参与优秀案例奖。

       倡议节能节约减碳,发起“可持续用水”联合行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的提出,重新定义了节能节约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守护者认为“可持续用水”发展模式,是推动节能节约、应对城市水危机的重要主张。
 
       2023年10月,绿水守护者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厦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市水利局(市节水办)、厦门市水利学会、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等政府、企业、高校、社区、商协会共16家单位,共同发起“‘应对水危机,推动可持续用水’全民节水护水减碳行动联合倡议”活动,宣传节能节约减碳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经验。
活动将节水文化、护水行动、湿地保护、节能减碳融入自然亲水教育中,开展九龙江源水保护和海洋卫士“红树林”种树活动,探索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工厂的“可持续用水”路径,提倡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相协同的可持续发展,呼吁全民参与节能减碳行动,共同保护地球家园。活动在全网各平台总播放量达45万多次,获得多个国家级媒体平台报道,入围2023福建省优秀节水视频和节水调研实践活动评选名单。
 
       参与厦门河湖长制立法工作,为民间组织争取更多话语权

       厦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动实施河湖长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河湖长制实施成效,开展河湖长制立法,一方面,将河湖长制高位统筹协调的阶段性工作机制由党委和政府文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推动河湖治理与保护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另一方面,通过特区立法对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予以规定和明确,为形成河湖高效治理格局提供制度依据。
厦门河湖长制立法工作的推动,让绿水守护者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有利于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参与监督作用。2022年4月8日,陈彦君参加了《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征求意见会。与厦门市河长制办公室、厦门市司法局、厦门市人大财经委等单位,共同讨论交流《条例》的修订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提高政府立法质量。陈彦君从民间环保社会组织的角度提出五条修订建议:(1)建议增加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参与河湖治理与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条例。(2)建议将民间组织纳入河湖长制协作单位。(3)建议委托社会组织(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民间组织)承担河湖巡查和保护工作。(4)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对破坏河湖水环境案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建议对不符合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以支持起诉人身份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5)建议增加民间组织担任河湖监督员等内容。其中(1)(5)两条建议被《条例》采纳。《条例》已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发挥民间组织的群众基础优势和社会监督作用

       绿水守护者十年来,组织了近百场群众参与的环保公益活动,在册志愿者近2000人,网络关注累计约200多万人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通过环境宣传教育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改变行为方式、推行绿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绿水守护者作为第三方力量,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在对政府、企业等行为主体进行监督和评估方面发挥作用。通过社会监督,评估厦门政府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成为政府信任的“民间助手”,评价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表现,成为企业认可的“合作伙伴”,促进各行为主体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用公众视角探索民间组织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作为民间环保组织,绿水守护者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更多的是从公众的视角去理解和观察。比如,如何更好地推动政府河湖治理工作,寻求有效反映环境问题和提供一手调研资料的途径;如何监督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政府工作巡查和暗访;如何参与河湖治理法制化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如何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环境治理,举报环境问题,开展公众评议;如何推动河湖文化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护河护湖行动等。通过这些社会视角和公众思考,能更好地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探索更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培养环保专业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绿水守护者注重高素质的环保人才培养,与高校和专业院校合作,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青年人才培育方面,2014年—2019年,绿水守护者先后组织了26期、300多人次参加的大学生团队水环境调研实践活动,实际参与九龙江母亲河饮用水源污染调研、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以及河流湖库水环境治理整改等。采集近百个检测水样,撰写调研报告,向政府部门提出水环境治理的政策解决方案。

       在“蓝碳”人才培育方面,2019年,陈彦君入选厦门大学嘉庚学院“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专家,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共同建立“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服务基地,为专家工作站“双碳”人才培育提供社会实践服务项目,并依照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蓝色海湾整治生态建设”联合培养“蓝碳”社区青年人才。
 
关注气候变化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

       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议题讨论

       2020年,绿水守护者成功加入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与40多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一起参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国际气候变化主题交流讨论。绿水守护者进入了参与国际气候变化交流的网络,未来希望能够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上,讲一讲大厦门在关注气候变化领域的作为和故事,提升厦门民间环保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参与海洋卫士“红树林”保护

       绿水守护者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绿水的理事成员和专家顾问有2/3是学院的教师。绿水守护者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我国红树林专家卢昌义教授的支持下,参与一系列红树林生态保护的项目活动,在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的厦门国家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和实践“南红北柳”战略的海沧湾红树林生态工程建设上,绿水守护者参与清理滩涂、种植红树林,组织公众参与滨海湿地保护活动等。

       2023年,绿水守护者应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邀请,成为《福建沿海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CBP)倡议》合作伙伴。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林业局等20多家单位合力推动福建沿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同时参加了全球环境基金“加强中国东南沿海海洋保护地管理,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沿海生物多样性项目”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融资研讨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共同讨论进一步加强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等议题。

       厦门民间环保组织绿水守护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群众基础和社会信誉为依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绿水守护者将继续秉承高瞻远瞩的生态文明指导思想,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先进技术,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探索科学的、有实际意义的民间组织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为保护厦门市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陈彦君,绿水守护者创办人、总干事)
(责任编辑:w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