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公众参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公众参与 > 先锋人物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之榜样·走近预报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时间:2021-09-06 16:28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罗澜 简菊芳

字号:TT
  【开栏的话】今年以来,极端暴雨、寒潮、干旱、沙尘暴、短时强降水、龙卷等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广大预报员在复杂天气过程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过程中,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为各级党委、政府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现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栏目下开设“榜样·走近预报员”子栏目,展示预报员勇于担当的先进事例,特别是在今年的重大天气过程和重要活动一线保障中敢于突破极值预报、勇于提前发布预警的经验做法,结合具体事例,讲述预报员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心得,进一步推动气象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落地。

  把她放进大海里!这是对本文标题的回答,也是对张芳华20年来保持活力的作答。在中央气象台这片大海里,她始终在汲取养分。

  她的身影活跃在重大活动气象保障预报服务现场。不眠不休的深夜,她忙碌而坚定。

  她的目光注视着风云变幻、电闪雷鸣的天空。透明镜片的背后,她冷静又执着。

  她身处那支永远蓬勃的团队里。在她的带领下,大家攻坚克难又稳步前行。

  作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的张芳华,一直在路上。

  “交卷”前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年7月1日上午,当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到天安门广场时,张芳华思虑与关注的却是广场上空——彼时,阴天,短时零星小雨,对庆祝活动无影响。

  事后,当被问及当班的她对于刚刚过去的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气象服务保障中有哪些难忘故事或者精彩细节时,张芳华只是淡淡地笑了。多年重大服务保障的历练已使她成为一名沉着而又冷静的战士。

  2020年江淮流域极端梅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冬奥会测试赛……都是张芳华带领预报团队交出的一张张满意答卷。


图为张芳华与团队成员共同研判庆祝活动天气。

  然而,这次庆祝活动的重要性与活动期间华北强对流和高温等高影响天气频发因素叠加,让经验丰富的张芳华压力重重。异常复杂的天气形势,更使得精准预报难度陡增。纵使是处变不惊的张芳华,拿到这张考卷后似乎也感到“无从下笔”。但有着多年预报经验的她已练就强大内心,迅速带领专家组展开研究分析。

  活动时间进入倒计时,天气形势却更加复杂多变,雷阵雨不时光顾。“下不下、下多大、下在哪”,这是有关部门最需要的结论,也是公众最关心的天气问题。

  缜密分析数据、云图及各家模式,充分会商后,专家组最后果断给出与实况基本一致的预报结论——微量降水,对庆祝活动影响不大。

  7月1日,当雷达回波图上显示天安门上空飘来一片云团时,大家的心都提起来了,雨会不会下大,会不会与预报不符?结果是老天如气象预报所言“微量降水,对庆祝活动影响不大”。随着活动圆满结束,气象保障服务赢得多方赞誉,张芳华也终于松了一口气,郑重地表示:“中国气象局举全部门之力,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这其中,中央气象台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模式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以及预报时效达72小时的GRAPES 3公里模式、多模式最优融合的中短期降水预报等科技手段,都在活动保障中派上了用场,再次展现气象现代化成果。

  阅历的增加、技术的精进、经验的积累、个人的沉淀,特别是团队的力量,是她上考场前最大的底气。

  “天花板”到底如何接近?

  和天气预报打了20年交道的她,尽管已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但从未停下学习和探索的脚步。她带领团队分析天气特征与机理,探讨数值预报模式性能及适用性,及时分析案例、总结经验,在不断地复盘中提高预报能力。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在业界确实存在预报的“天花板”极限,但这没能阻挡张芳华和她的伙伴们探索与突破的步伐。

  在路上,耐得住寂寞的她,注重从业务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作为暴雨暴雪预报团队的主心骨,她牵头组织研发的基于逻辑回归技术的配料法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在国省两级预报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预报效果稳定优于数值模式,24小时预报评分较EC模式提高了10%到40%,并有效应用于各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和天气过程预报服务中。她还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将研究成果予以应用。

  为团队拿主意的她,用专业能力给定论。“预报前,很难一下拍板哪个模式最好、哪种方法最优。分析研判后,会最终得出相对最合理的结论。”经历的重大决策多了,张芳华的状态越发理性冷静,选择正确的路并勇往直前。

  不断追求完美的她,总是力求极致。下班后的她,仍会复盘一天的工作,因深知提升技术无捷径可走,所以她要坐稳“冷板凳”潜心研究,花够时间、下足功夫。


图为张芳华接受媒体采访为公众解读天气过程。罗澜摄影

  首席预报员的光环,不在桌签上,不在履历中,而是准确预报与科研成果的投射。时常加班加点的张芳华奔向的是意义和价值——天气预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不凑合”到底带来什么?

  2013年,她开始带团队攻关暴雨预报技术难点。“不凑合,一定要做好。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花费更多精力,但我要过得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针对四川盆地致灾性区域暴雨过程的预报偏差,她不凑合,下决心啃硬骨头,较早提出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的预报误差特征及可能原因,揭示了暖区暴雨可能的触发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为改进复杂地形下的暴雨预报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并获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优秀论文奖。

  带领如手足般的团队,她不凑合,帮助大家建立内心秩序,明确预报思路,并甘为人梯、用人所长,鼓励大家在各自擅长的研究方向上下求索。团队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团队”,受到领导和院士的一致好评。

  如今,她和团队成员正对2021年河南极端暴雨开展多角度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极端性暴雨的预报能力提供参考。

  不过,比起个人效能,她更将成绩归功于团队效能的发挥,“预报服务最终呈现的是集体智慧!”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