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公众参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公众参与 > 先锋人物 >

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方便留给大家——追记黑龙江飞机增雨团队成员李鹏

时间:2021-11-25 16:01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孙艳艳 张苗苗 贺

字号:TT
  “咱们两个探头比较的话怎么比?入云时间怎么算?以哪个为准?需要考虑一下。”

  “先分析,晚些再说。”

  “好的,晚上吧,今天下午我飞行。”

  这是2021年3月1日上午李鹏开展增雨作业前,与同事在微信上的一段关于机载设备数据分析问题的讨论。他们原定执行任务后,晚上继续探讨。类似讨论是李鹏工作的日常,可是这次约定却成了永远不能兑现的遗憾……

  1983年9月,李鹏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一个偏远小城呼玛县,2001年以全县高考理科第二名、总成绩62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他毕业后在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业务科研科工作了14年,从事人工影响天气飞机(运12)作业指挥工作。从一名见习生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从选择大气科学专业到参加业务科研科工作,他深知作业指挥工作对增雨天气时机选择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老专家学习,这使得本就基本功扎实的李鹏在实践应用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

  凭借良好的专业储备、熟练的实操和敬业的精神,李鹏很快便脱颖而出。在过去14年间,李鹏共发布《地面作业指导预报》约270期,指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近30架次,先后参加了“东北冷涡背景下突发性强降水过程”飞机观测试验、“青藏高原云―降水飞机观测及西北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建设”等十余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两次获得黑龙江省气象局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多次作为专家进行培训授课。

  2018年,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B-10GD进驻黑龙江省后,急需人员加入。有着14年内场作业指挥经验的李鹏深知这是一次跨越,是地面向空中的一次跨越,他愿意接受这一次离云雨条件更近的挑战,也暗暗许下了要用实践来缩短空地的距离差。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肩负起了飞机外场作业任务。全新的设备、精密的仪器、庞杂的数据,他一项一项地进行分析、研究和解读。

  每次飞机一启动,李鹏就坐到显示器前,熟练有序地打开各个按钮,专注地盯着显示器,舷窗外的宏观云、仪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微观云”,在他心中似乎已经和催化设计方案、降水落区交织在一起。李鹏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努力寻找播种催化的条件。胖胖的他坐在狭窄的机舱里,还要承受着飞机颠簸、负压、缺氧等恶劣条件带来的身体不适。他熟练地滑动着小小的鼠标,翻看不同尺度的粒子数浓度,时而看向窗外,观测作业云况,快速地判断着可作业区域,科学高效地完成催化播撒工作。每次紧张有序的作业背后都是由科学严谨做支撑,实践成了李鹏科研探索的重要课堂。

  飞机外场作业通常没有固定时间,在执行防灾减灾任务和重大活动保障时,需提前进场等待,而空域的情况常常不确定,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下雨时,凉风夹着雨丝,凉寒入骨;晴天暑热时,热浪汹涌,没等上飞机早已汗流浃背;缺一顿、少一餐更是常事。李鹏在外场作业科工作两年多,约有269天驻守外场,累计飞行96架次、259小时47分,他笑称“外场就是我第二个家”。日复一日学习探索,李鹏专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检验工作,多次参加省内外会议交流,并结合国家增雨飞机的设备运营状况,撰写相关材料,思索未来发展方向。

  从事外场作业两年来,李鹏多次参加重大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连续两年执行赣粤闽三省冬季飞机人工增雨抗旱作业任务。尤其是2020年冬季以来,江西等地降水明显偏少、旱情快速发展,李鹏在120天的时间内先后4次往返江西,累计在外执行任务86天,最长一次执行任务达41天,最后这一次也是春节前刚刚回到家与老人和孩子过了个团圆年,初七上班第一天他就表示:“如果需要,我和家里都没问题!而且刚过完年,不用让更多的同事去了,我与单良一定能够做好收尾工作。”就这样,李鹏于2月20日第四次踏上江西这片热土。

  经历过多次惊险时刻的李鹏十分清楚雷暴、过冷水层、大气湍流背后蕴潜着的危险,但只要是对老百姓和人民有益,他便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向险。登上作业飞机,穿越风云雷电,搏击冰霜雨雪,每一次登机出航都需直面死神,每一次安全降落都是战后新生。面对旱田烈日、火海群生、冰雹压境、骤雨摧城,李鹏做着一个又一个勇敢的选择,“总得有人上吧!不怕,没打仗危险!”

  李鹏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大家。无论是他的同事、家人和同学都十分怀念那个谦虚爱笑、聪明勤快、眼里有活、精通专业的小伙子。

  赣南禾苗收穗谷,思念泪水洒心田。李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不畏艰险的优秀品格,践行了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的精神境界,用宝贵生命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感人篇章。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