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田华:银发谱春曲

时间:2014-02-18 15:47来源: 中华环境网作者:周赢

字号:TT
    共和国著名影星田华,已经八十五岁高龄,昔日家喻户晓的“白毛女”如今已是真正的满头银发。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她用艺术书写红色篇章,燃起一代人革命的激情。
    今天,在共和国伟大的复兴路上,她又以银发卷起绿浪,一步一个脚印守护着地球这个人类的唯一家园。在人生的夕阳旅途,她用“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激励自己。在公益活动中,在绿色讲台前,在江河湖海边,在山野田头,都有她忙碌的身影。人们看到的是,身穿红色上衣,白色裤子,满头白发的健康老人——田华。这似乎已成为她标志性的打扮。
    她热爱艺术,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她诠释的白毛女,质朴逼真,已经成为一代中国人的记忆符号。作为一名艺术家,她把每一次活动都当成角色塑造的生活体验。她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从共和国影星到绿色使者。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近些年来,田华仍以激热的情感,在各类大型社会活动中,频频露面,继续担当起一个演员的职责。
  晚年的她,最欣赏的是龚自珍的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她把自己比为春泥的“落花”,像年轻时一样发出光和热,把奉献放在第一位。她说:“现在我有时间,有能力,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会做奉献,为别人抬轿子。”她决心办一所艺术学校,把自己的艺术感悟传给下一代。“你们年轻,我们也年轻。你们年轻总是写在脸上,我们年轻总是藏在心房。……你们是太阳,我们也是太阳。你们是一轮火红的朝阳,蒸蒸日上,我们是一抹绚丽的夕阳,同样灿烂辉煌。”她这样乐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与很多中国早期电影明星不同,她是一名完全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电影演员。她对党无限忠诚,热爱人民,把自己溶入人民群众之中。她从不摆架子,见谁都笑呵呵,见谁都能聊上几句,尤其是那些喜爱她的观众。
    她的工作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因为她总觉得对社会贡献得还不够,对党的恩情回报还不够。“活着就要做点事”,她常这样说。
田华,12岁参军,62岁离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她拍摄了《白毛女》、《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秘密图纸》、《峥嵘岁月》等多部有影响的影片,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质朴、真实、生动的角色,深受观众喜爱。离开工作岗位的她,本可以效仿一般人,观鱼赏花,陪陪家人,享享清福。然而奉献的信念,难以让她置身事外。为人民服务是她毕生的追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没有离退休之说。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军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她说。
    离休后,她没有秘书,也没有助理。大家有事,就把电话直接打给她。一个个活动邀请函纷至沓来。她似乎比以前更忙了。当记者问她参加了哪些活动时,她站起来走进书房,拿出一本日记。这线装的小本子,里面大约有20张活页纸。看样子这是她的一个自制品。只见田华戴上花镜,翻开小本子,一页页地追忆往昔的忙碌。她慢慢地读着:2013年4月4日,参加植树;4月14日,参加影协颁奖晚会;4月16日,参加北京市国际电影艺术节嘉年华活动启动仪式;4月21日,上午参加地球日活动,下午参加安徽卫视的专题采访;4月23日,参加“梦的座谈”……毕竟是表演艺术家!她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仿佛让人又回到了当时的情景。灯光下,她光鲜亮丽;会场上,她激昂陈词;山野中,她热情洋溢;麦田里,她精神抖擞。为了那些有意义的时光不被忘记,田华每一年都要把自己做的事汇集在这样的本子里。这些本子,摞起来,估计有1尺多高。看来挚友说她是“社会活动家”,符合实情。这哪里像85岁老人的生活,瞧她忙得不亦乐乎。
    整天忙碌的她,不仅不觉疲倦,反而乐在其中。虽然年纪大了,但她的心依然年轻。“我也是‘80后’,我也有梦想”,她风趣地说。
    显然工作成了田华晚年的滋养品。前些年,她担任了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山花工程”的爱心大使。活动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许嘉璐、高占祥等领导和知名人士发起,为了帮助井冈山、大别山、大青山、狼牙山等10座革命老区大山里的孩子们实现上学的愿望。
    在这个活动上,她倾注了很多心血。她不畏艰辛,跋山涉水,奔赴全国各地,看望老区人民。一次去大青山慰问,她见到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在一间不足30平米的屋子里,贫困让他们连吃点肉都很难,更别说上学读书了。性情中人田华,见到此状,怎能不心酸?这里是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她深知老区人民为共和国建立做出了很大牺牲。想到这,她立即把身上仅有的600块钱,全部捐了出去。老区人民任何时候都是感谢党的,作为党的女儿,她为自己做的太少而愧疚。所以,为孩子筹集上学的钱,自然就成为这位85岁老艺术家的梦想。
    带着“山花工程”的使命,带着老区人民的嘱托,田华不顾85岁的高龄,继续奔走在各种慈善活动中,用坚实而厚重的声音,传递大山里的呼唤。虽然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者而言,能做的事情不多,但只要能做一点,她都会去做。她要用自己的余热,为山里孩子圆梦。
    做忠实的绿色使者
 
    田华是一位热衷环保的人士。一谈到环保,她就激动起来,滔滔不绝。她飞扬的眼神,时刻传递着对美好家园的向往。
    她回忆说,中华环保联合会成立于2005年,就是那一年,她加入这个组织,成为常务理事。如今她为这个组织已经工作了9年。当初,和她一起加入的文艺界老同志,还有李默然、王晓棠、秦怡、王铁成,而参与会里工作最多的就数她了。
    田华连续参加了4年的植树活动。无论植树地点在怀柔,还是在昌平,她都义不容辞地参加。植树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苦活、脏活、累活。可80多岁的田华,不怕苦,不怕累。她拿起铁锹,一锹一锹地给树苗培土,然后围着树苗,转上几圈,用力把土踩实。工作人员要照顾她,提着水桶给她种的树浇水,但她就是不让,一定要自己亲自浇。
    有一次植树,山里的风很大,风沙四起,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田华身上那件红色的外套,被风撩起。工作人员赶紧跑过去,劝她到车里避风休息,可被老人家一口拒绝了。“我能行!你们不用照顾我”,说完继续栽树。只见其大颗的汗珠往下淌,老奶奶灿烂的笑容在少先队员红领巾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       这一次她竟种完8棵树,周围的人深受感动。植树结束后,老奶奶又拿起垃圾袋,开始捡拾垃圾。矗立在冷风中的田华,望着一排排的小树,脸上洋溢着笑容,感到喜悦和自豪。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工作人员回忆,植树活动、地球日活动和环保民间组织年会,田华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参加,而且还会在活动中宣读倡议书,宣传“环保人人有责”的理念。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然而,肆意开采、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捕杀生灵、随意排污使我们的家园雾霾如磐、高温肆掠,土地龟裂,河流干涸。面对不能孕育生命的河流,不再苍翠的山峦,日益贫瘠的大地,我们万分痛惜,面对要拯救的地球家园,我们怎么办?”
    这是田华在2013年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的一段精彩演讲。她充满磁性的声音回荡在礼堂上空,如同母亲在呼唤,穿透人们的心灵。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都那么铿锵有力,渗透着对大自然的敬爱。她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情思悠悠,展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风采。她的演讲打动了所有听众,激起潮水般的掌声。
    田华热衷环保事业,是希望把倡导环保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正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环境意识的提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长时间的宣传。她认为,要反复讲环境破坏后的危害,反复讲人类要通过努力去减少环境污染。所以宣传环保,不管时间长短,不管舞台大小,不管观众多少,她都会倾尽全力,用她真诚的爱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通过参加环保工作,田华对环保的认识更深刻、更具体、更形象了。她觉得环保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关乎地球生存,关乎人类命运,关乎祖国发展,她为当初做出参与环保工作的决定感到骄傲。是的,在NGO的“记事簿”上记下了她一年年,一月月的环保活动。这位老艺术家就像环保英雄《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一样,为保护地球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也有家人的一半。在受邀加入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时候,她召开过一个家庭会议。会上,二儿子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理由是这个组织影响力大。她看中“影响力”三个字,可不是为了出名。作为一位公众人物,让国人乃至世界关注环保,才是她真正的目的。所以她别的活动可以不参加,但环保的活动一定要去。她说,“环保是自己家的事!只要这个组织需要我,我就会去做,起到我能起到的影响和作用。” 
    田华全家都树立了良好的节水节电意识。洗衣服的水,只要不脏,就用来拖地板。她和丈夫从不吸烟,室内禁烟是铁律。无论是客人,还是儿子,只能在外面把烟抽完才能进屋。她还常常向战士宣传二手烟的危害,劝说大家不要吸烟。
 
    终身成就奖没有句号
 
    田华虽然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但她却十分谦逊,常怀感恩之心。几十年过去了,她从未忘记党对她的培养,老同志给予她的帮助。
    《搏击艺术人生》田华传记载了她艺术发展的足迹。1945年,抗敌剧社社长汪洋推荐她出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由于缺乏生活经历,她最终落选了。但汪洋还是推荐她当了场记。这让她有了熟悉“白毛女”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后,《白毛女》要搬上荧幕,汪洋再次力荐她出演女一号。这一次,她的梦想实现了。为了让她迅速掌握电影表演技巧,水华导演为她量身定制了培养计划。王滨导演还每天送她1瓶牛奶,帮她补充营养,以免过度瘦弱的她被繁重的工作击垮。如今,回想往事,依旧能在她的眼中见到闪烁的泪光。对她的艺术引路人汪洋和关心她成长的前辈们,她永远铭记在心。
    用感恩的心看世界,用感恩的情对待人与事,造就了她乐观开朗的性格。“这一生,我感到满足而幸福”,她说。然而她艰辛的生活,使她的人生如戏剧一样跌宕起伏。1928年,她出生在河北一个贫困的农村。打柴、抬水、推碾子、挖野菜,幼小的她样样都得干。9岁时,她的母亲由于重疾难治,永远地走了。12岁那年,她参军入伍,然而饥饿、寒冷、战火却时常让她的生命陷入绝境。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为艺术而生的她,终于盼来了新生的时机。可惜好景不长,文革动乱长达十年。一场浩劫无情地中断了她的演艺生涯。如今她已至暮年,丈夫和儿子还罹患重病,生活再次给了她沉重的一击。若换作别人,心情可能早已一片灰暗。而习惯用时间沉淀疾苦的她,总会把苦难变成生命的财富。她用“比上很不足,比下很有余”来坚定自己的生活态度。“知足常乐”成了她一生保持快乐的秘诀。
    田华一生淡泊名利,大概这也是她能够做到“知足常乐”的原因。她说:“作为一名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不把演员职业作为得名得利的工具。”虽然她得过很多奖,但从不以明星自居。直到现在,她还没有接拍过一个广告。她不希望因为自己偶然的疏忽,误导了别人的选择。离休后,她还出演了几部电影,但常常只拍半日戏,因为她想用自己这片“绿叶”,去衬托那些年轻的“红花”。
    田华在众多的人物创造里,个性鲜明,感情逼真,不仅在演技上成熟,同时还进行了自身气质与角色性格之间的再挖掘。她以丰富的生活体验,成熟的艺术经验,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些有民族品质,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形象。她是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回顾艺术生涯,她所获得的光环,靠的是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是对名利的算计。“人在名利内,心在名利外”,这是她的座右铭。近几年,她被授予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然而她却并没有因此而膨胀,忘了根本。她说:“不会在终身成就奖的下面画句号,要在终身成就奖的基础上再起步。”她不服老!坚信人民和艺术需要自己,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需要自己。为美丽中国梦增绿添彩是她终生的追求!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