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再利用产业何处寻觅阳关道

时间:2014-10-13 14:30来源: 未知作者:刘建珍

字号:TT

 
  所谓朝阳产业,除了前景无限好外,还蕴藏着当下发展掣肘重重的隐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正面临这样的尴尬。搭载环保大发展的列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不断更新升级,一时内却还未实现2.0版本的蜕变,正经历着冰桶挑战的浇顶阶段,想实现湿身而退,完成通关走上阳关道,还有一段路要走。
 
行业运行质量追不上发展数量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以物资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全球潮流。 
  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但与我国再生资源产生量和需求量相比,与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情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已达10多万家,从业人员约为1800万人,截止到2013年底,已有3批共90个城市列入试点,试点城市新建和改扩建51550个网点、341个分拣中心、63个集散市场,同时建设了123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基地。
  但行业运行质量并没有与激增的数量同步,据商务部6月份发布的《2013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报告》,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废钢铁、废弃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八大类别的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1.60亿吨,同比下降0.2%,八大再生资源回收总值更是同比下降11%。再生资源销售乏力,大量库存积压,资金占用大且周转不灵,再加上贷款受限、劳力、相关费用成本大幅增加,企业、行业呈现大面积亏损状态。
  
令人挠头的“拦路虎”、“绊脚石”
  前景备受看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到底难在哪?
  日前,民政部社会福利及慈善事业司巡视员姚显会在谈及旧衣回收问题时指出,没有专门的经费和回收网络渠道,靠单打独斗,旧衣回收很难。一语道出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问题之一:回收效率偏低。
  据《201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统计,商务部支持建设的51550个社区回收站(点)遭遇了“中国式阻抗”:运营几年之后,一些地区的回收站(点)被社区、城管、物业以各种理由陆续拆除;一些地区回收站(点),由物业公司出租给外地个体户,获取高额租金;一些地区规范化的流动回收点(三轮车),被物业、城管阻挡在社区之外。
  有回收,无网络问题也相当严重。无照、无环保、无组织的无序回收仍占主体,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网络。收集的废品,大部分流向环保不达标的小利废企业和小作坊。规范化企业收不到货源,出现“吃不饱”现象。
  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占再生资源企业总数的80%,由于大部分回收企业规模较小、分布零散,再生资源要经过几次周转,才能到分拣中心。而从分拣中心到生产企业,有时也要经过2-3次的再聚集,再生资源循环的速度和数量被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小企业受限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不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而长远看,集散市场没有链条,没有平台,缺少环保集中处理设施,对行业不能拉动和引领,这种较原始的业态也不利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长续发展。
  另外,行业发展不规范和监管体系不完善也让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步履愈沉。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大部分品种,都缺乏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分布标准和检测标准。如我国废塑料分类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检测办法,不仅带来高昂的交易成本,也无法满足再生利用企业的用料需求。而环保、工商、商务等各部门对再生资源行业实行分段、分块、分类管理,每个部门出台的政策只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政策连续性、协调性、配套性差,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行政监管体系,也使监管措施难以“一竿子插到底”。
  
走上阳关道的通关密笈?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答记者问时,为未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开出了四大对症药方。
  一是加快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法律法规,加快出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中长期规划》,加大现有行业标准的贯彻落实力度,适当增加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目录,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二是做好重点品种回收。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对于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价值高的品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于废玻璃、废弃节能灯等价值较低、靠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品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回收;对废铅酸蓄电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配合相关部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三是着力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推动行业组织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鼓励龙头企业以现代组织方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
  四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开发适合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处理利用等专业化技术和设备;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研究建立行业管理信息系统。
  此外,《201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也提出,应建立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模式。揉合被行政体制分割的回收与利用二大板块,促进回收政策与加工利用政策整合,促进产业链衔接,提升产业化层次。给现行回收体系注入“吃废”功能,把加工利用板块往上游延伸,打造以回收网点为基础,以分拣中心为资源的集中和处理中心,以产业园区为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基地,构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产业园区”的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应通过立法,给再生资源产品合法地位,强制生产企业按照适当比例使用再生料,用法律手段引导企业和消费者使用再生资源产品。
  这个“药方”从制度到产业链的全程、全方位打造,考虑得着实周全,看上去确实很美,但最终它将成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走上阳关道的通关密笈还是须臾间的绚丽幻影,还要取决于未来相关政策、执行措施到位与否。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