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地球透支:人类生态足迹已超年度“预算”

时间:2014-11-04 11:02来源: 中华环境网作者:匡春凤

字号:TT
全球超载日代表着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
    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银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视为银行里的存款,那么,在今年的8月19日,人类已经把地球本年度可供消耗的生态资源耗尽。本年剩下的日子,地球将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这是由全球智库之一的全球足迹网络(以下简称GFN)每年跟踪地球生态资源“供给”与“需求”后,计算得出的日子,被称为“地球超载日”。这一日子每年都在提前,意味着地球的“生态赤字”越来越高。
 
“地球超载日”概念借鉴自银行
    就像银行对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GFN利用其国际化的网络追踪人类对于地球自然资源的需求(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即“供给”)。全球超载日代表着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
    据测算,2014年的地球超载日就是8月19日。从2000年开始,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地球超载日已经从2000年的10月1日提前到了今年的8月19日。
1961年时,人类的生态足迹仅为地球生态承载力的四分之三。那时的大多数国家都呈现生态盈余的状态。可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地球可再生自然资源总量已无法满足世界持续增长的经济和不断膨胀的人口,人类开始越过临界点:消耗的自然资源开始超出地球再生资源量。如今,世界人口的86%都居住在那些向自然索取的资源远远多于当地生态系统可再生的资源的地区。
“地球超载日”如何计算?
    生态承载力代表可再生的生物承载力,即生态系统可再生生物资源和吸收人类产生的废气的能力。生态足迹指为了再生人类所消耗的资源以及吸收废弃物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海域面积。二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供给”和“需求”。
当人类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再生的能力,就会出现生态超载。也就是说,当人类足迹超过了地球的恢复程度,生态圈入不敷出时,就处于全球超载状态。
    那么,“地球超载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生态承载力的单位是全球公顷。1全球公顷代表了全球平均生产力水平下的1公顷生物生产性土地。每年,“全球足迹网络”计算出该年度地球生态承载力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内满足人类生态足迹,而一年中剩下的日子就是“地球超载日”。超载日具体计算方法就是用世界生态承载力(该年地球可再生的资源总量)除以世界生态足迹(该年人类总需求),再乘以一年的总天数(例如2014年为365天)。
    中国早在6月中旬就已超载
    据预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需求要大约1.5个地球才能够满足。1961年至今,人类超载量已几乎翻了一番。这些年来,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从可以维持生计一步步发展到大大超出预算。如果不改变现在的资源消耗方式,预计至2050年,人类将需要3个地球才能满足需求。
    中国的生态足迹状况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局面。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的生态足迹总量是30亿全球公顷,高出第二位的美国8亿全球公顷,占到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六分之一。同时,尽管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大大低于欧美中东等国家,但是已经是其自身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2.2个中国的自然资源量才能满足需求;中国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承受着经济发展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带来的双重压力。
如果看单个国家的“超载日”,中国的日期提前到了6月中旬,早于全球平均的超载日。对于中国来说,自身的生态承载力低于全球平均的生态承载力,说明自身的资源拥有量是较低的,很多资源也需要进口。
    一方面,中国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迅速上升。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自然资源的产出效率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效率提高的速度比不上消费量的上升,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人对自然资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意味着人们消费规模的扩大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供给人们能力的速度。
    “走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十字路口的中国,面对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亟需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消费结构,建立可持续的消费体系,降低庞大的生态足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WWF中国领跑世界革新项目高级总监张国君表示。
 
减少碳足迹为关键一步
    从地球超载日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人类的生态足迹越高,会导致地球超载日越提前,即意味着地球“超支”的情况越严重。
    研究者发现,近40年来,地球自然资源就没有“收支平衡”过,且“超载日”逐年提前。上世纪70年代初,地球超载日在11月末,2000年提前到了10月初,今年更是提前到了8月19日。
    “全球足迹网络”数据显示,到2050年,需要3个地球才能满足得了人类的需求。按照这一预计,如此强度的透支地球能否承受得住呢?
    研究者表示,“地球超载日”是一个大约的日期,而不是一个精准的日期。即便如此,数据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永无止境的需求已经无法使地球持续发展。
    但就像银行业一样,如果支出持续超过收入,债务只会越积越高。作为生态足迹的重要部分,碳足迹不仅占据了人类整体生态足迹的一多半,而且也是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
    如果人类试图缓解生态超载现状,在地球可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索取资源,大量减少碳足迹是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为了遏制生态超支的最普遍后果——气候变化,减少碳足迹也不失为关键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