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故乡是美丽中国梦的根

时间:2016-04-25 14:53来源: 未知作者:杨昌军

字号:TT
    美丽中国是我国的发展目标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过去几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两个词在官方文件、新闻报道、学术著作中频繁出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全体中国人的奋斗方向。
    然而,有时也不得不思考,对个人的切实生活和所处环境来说,生态文明究竟意味着什么,美丽中国将是何种美丽?尤其是对于西部农村,无论是基础设施、文化环境,还是人才资源、发展机会等都与大城市、东部发达地区有云泥之别的故乡来说,这个问题更需要认真深入地思考。

蒙羞的美丽
    美丽中国遭遇不美丽的困境。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人故乡,不只是我们曾生活过、成长过的地方,它更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是广袤中国大地的根,是整体发展的基础所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离不开故乡,离不开乡愁,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贡献力量。
    文景观居世界首位,同时景色秀丽、山河壮美,自然景观也异常丰富。只要对中国稍有了解,美丽中国都会成为他们心底的印象。但近年来,美丽中国也遭遇了不美丽的困境:雾霾肆虐,空气污染严重;水体变质,江河湖泊遭到污染;垃圾围城、水土流失、森林破坏、草原退化等等。同时,贫富差距逐渐加大、阶层固化日益严重、城乡发展越来越割裂、社会公平与和谐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美丽中国似乎都在与我们渐行渐远。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密不可分。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认为,“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文学隐喻,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全新视境。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其不止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更是要对我国发展的模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行全面的改革。 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既是自然环境之美,也是社会和谐之美,还是发展合理有序之美。自然和人文在这里相与为一,共创未来之美。
美丽中国关乎故乡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展较快,虽然许多农民已经成为市民,但城市中很大部分人的根在农村。问他们中国哪里最美,很多人都会想起故乡,因为那里有童年的记忆,有田园诗意般的美好。然而,故乡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样遭受着不美丽的困境。最近几年,每逢春节,总有各种各样的“回乡见闻”见诸于报端,或感慨故乡的落后,或思考故乡的未来走向。中国虽大,但也是由每个人的故乡汇聚起来的,美丽中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需要每个故乡的发展。

有内容的美
    我的家在四川农村,嘉陵江上游,大巴山南麓,这里是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跟大多数老区一样,这里山陵众多,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发展长期受限。但也正因为如此,保留了较多昔日的面貌,这些与新时代的变化一起,构成了故乡的美。
    生态环境仍然较好。家乡地处山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大肆开荒,砍伐薪柴等,生态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但随着经济发展,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对农田的需求减少,一些耕地又重新变为山林。同时因地处偏远,工业化进程一直较慢,中东部地区农村常见的因采矿、工业开发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并未出现。近年回乡,山比以往更绿,水更清,植被也更茂密,空气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这相对于一些雾霾锁城、黑臭水横流的地方来说殊为难得,实为一美。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乡是个打工大市,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人口劳动力总数的80%以上,绝大部分流向江浙、珠三角等富庶地区。他们在外辛勤劳作,把大部分收入寄回家乡,用于父母的生活、子女的教育、盖房买房、添置家具家电等。同时,国家这几年加大扶贫力度,对产业的支持增强,当地政府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休闲健康产业等,虽然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但产值增长也算迅速。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此又为一美。
    基础设施进步较大。曾几何时,对故乡的印象还停留在坑坑洼洼、狭窄得仅容一车的盘山公路上,还停留在一到用电高峰期就电压不稳,甚至经常停电的黑灯瞎火上,还停留在缺少文娱设施,孩子们只能玩泥巴的脏兮兮的双手和脸上。而近年回乡,越来越感受到了故乡发生的变化。水利整修使农田浇灌、生活用水不再困难,安居工程使村民大都建起了小楼,路面硬化、图书室文化室、篮球场的修建等也使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硬件设施都在不断改善,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再为一美。

亟待修复的故乡
    然而,整体上来说,故乡不美的问题却更为突出。知名博主、财经作家向小田对微博上2016年的多篇“回乡见闻”做了总结。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内陆的农村、小县城等正面临着人口净流出、房地产触顶、产业链断裂等诸多问题。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彦随认为在片面追求高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已经患上了一种“乡村病”,包括农业生产要素高速非农化、农民社会主体过快老弱化、农村建设用地日益空废化、农村水土环境严重污损化等。这之中的绝大部分问题,我的故乡同样面临,而就自己最切身的感受来说,真正的不美也许还有以下几点:
    意识仍然落后。与城市的日新月异相比,农村的发展意识、政策意识等当然不如前者,然而更值得注意的也许还是对教育、对文化以及对子女前途的看法。长期以来,故乡的年轻人只有两条路,要不一直读书,走出山野,在城市落脚,要不趁年轻外出打工,结婚生子,重复上辈的生活。照理走出的人越多,榜样越多,但这些年村里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后者,“读书无用论”重新流行。回乡之后,大部分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都已结婚,靠打工的收入也能活得安稳自在,于是更坚信了知识无用。走出去的不再回来,留下的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农村更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此为不美之一。
    巨大信息鸿沟。互联网使地球越来越成为了一个村,而真正的村里状况却并未因此变得更好。基础设施方面,网络村村通工程已有较大进展,接入互联网比过去要容易得多,但互联网在农村发展及村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 一是平时村里面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较慢,网络和电脑他们来说太过复杂,另一个则是互联网多数时候只发挥了娱乐和沟通功能,对发展未起到真正作用。近年来,信息化加速城市发展,农村却仍然滞后,若不加快改进,差距会越来越大,此为不美之二。
    发展失去活力。发展与资源有关,与基础设施有关,与政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人有关。正因为人口长期流出,故乡变得死气沉沉。 平日回乡,村子已很少见到年轻人,都是在这里守护了一辈子的老人,而且因年龄、疾病、同子女移居城市等,老人也越来越少。在村里走一圈,老人们空洞的眼神,坍圮的老房子,长满野树的田地、山路,有时只让人觉得压抑。记忆中的一家有事全村帮忙,每逢兴修水库、公路等公共设施时就热火朝天的景象再不复现。虽然有春节时的一阵热闹,但仍免不了故乡的逐渐沉寂,此为最不美之处。

精神的家园
    故乡的美与不美,也即农村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当前我国正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来提升发展水平。每个地区、每个村庄所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更需立足实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尊重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对我的家乡,尤其是家乡的大多数农村来说,因条件受限,人口流出的趋势会一直持续。这其实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进程,因此虽然不美,但也不必感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推进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它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在这期间,有不少村庄会消失,但只要新进城人口能有充分就业,福利体系健全,制度公平完善,这也是故乡之美。
    合理定位,发展自身特色。虽然整体发展较缓,但乡村总有自己的特色优势。这就要在突出差异化的基础之上,明确城市和乡村的功能定位,实现二者的互补。既要针对生态环境较好的村镇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落实生态补偿,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和生态资源,也要充分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盘活当地经济。
    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使转型顺利实现。大多数农村目前都正面临着转型,特别是西部农村,从较为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向现代化转型,从闭塞保守向开放转型,从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化转型。这当中,不但需要行政治理模式的转变,也需要加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的投入和引导,充分发挥潜力,全方位提升农村水平。
    故乡,不只是我们曾生活过、成长过的地方,它更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是广袤中国大地的根,是整体发展的基础所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离不开故乡,离不开乡愁,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贡献力量。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