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环保设施开放,架起公参桥梁

时间:2019-01-18 10:26来源: 未知作者:admin

字号:TT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更多环保基础设施还将相继建成。这既是各地迫切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改善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性项目。然而由于公众不了解、不理解,建设过程中产生邻避事件越来越多,成为各地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时常遭遇的棘手难题。一批环保设施项目由于公众的反对、抗议,不得不缓建、停建。

公众参与从环保设施开放开始
    破解邻避困境,需要加强公众沟通、做好信息公开,化解群众的抵触情绪;而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亦须消弭隔阂,共建社会信任。
    2017 年5 月5 日,原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同年12 月, 又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名单和印发等四类设施工作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第一批124 家面向公众开放的设施单位,并印发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四类设施公众开放工作指南。同年,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座谈会暨现场会在大连举行,对开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在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李干杰部长指出,要抓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扩大公众参与渠道,遵循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进邻避问题的防范与化解。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2020 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符合条件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社会开放,接受公众参观”。
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着力推动下,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各地环保部门积极行动,一批单位和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设施开放工作。
    简化报名流程、创新展示手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公众制定精细化、订制式指南。正在逐步建立开放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在环保设施开放过程中,还邀请了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了解并学习四类设施相关知识,为建设绿色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确保设施公众开放目标顺利实现
    每天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到哪里去了?垃圾焚烧厂达标排放了吗?会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疑问,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现场寻找答案。
    “以前我觉得垃圾处理厂环境都很差,味道大, 而且影响健康,这次实地看了以后,发现没有气味, 环境像公园一样,和想象的很不一样。”2018 年11 月9 日,2018 年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现场观摩活动在南京举行,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表示。
    在当天的光大国际环保设施整体开放启动仪式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环保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推进环保设施开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创新环境治理体系的有力行动;是培育生态文化,构建美丽中国全民共同行动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化解邻避问题、防范环境社会风险的积极方略。
    在推进环保设施开放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 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经验。大家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加强对设施开放工作的宣传,建立激励机制, 创新参与方式,充分发挥环保社会组织作用。各设施开放单位给予了密切配合。但目前仍存       在有些地方重视不够,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有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要不断总结提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途径和方法。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远性的工作,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联合住建部门,按照环保设施开放总体工作部署,落实环保设施开放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明确责任,完善机制,细化工作方案,确保设施公众开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顺利实现。要加强联络沟通,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专长,不断扩大开放种类,共同做好各地公众开放工作。要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和评估机制,定期调度各地工作进展。要加大宣传力度,用好生态环保系统新媒体传播矩阵,形成集中宣传声势,带动更多公众参与进来。
    按照国务院部署,到2020 年底,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将选择至少1 座环境监测设施、1 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 座垃圾处理设施、1 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定期向公众开放,接受公众参观。鼓励地级及以上城市有条件开放的环保设施全部开放。到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四类设施开放城市的比例分别达到30%、70%、100%。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