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群策群力做乘法 民间河长强监督

时间:2020-04-21 10:33来源: 未知作者:刘耀源 曾祥蓓

字号:TT
民间河(湖)长发展的必要性
    四川省是“千河之省”,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2816条,总长度为9.9092万公里,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最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成都市作为四川省乃至西南片区的经济中心,位于长江上游,岷江、沱江两大水系穿境而过,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头戏,其水环境治理关系全局。
    2018年10月9日,《关于推动河长制从“有名” 到“有实”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指出“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各地制定河湖治理保护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优先安排解决。要加强对民间河长的引导,发挥民间河长在宣传治河政策、收集反映民意、监督河长履职、搭建沟通桥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当前成都市已全面建成河(湖)长制,河(湖)长制工作正从“有名”向“有实”质变。在这个阶段,民间力量是对河(湖)长制长效发展强有力的补充,是促进河湖面貌改善、推动河湖问题解决以及见证河(湖)长制转变的重要力量。成都绿氧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绿氧”)以此为依据,开始探索民间力量介入到河(湖)长制工作的途径。

民间河(湖)长团培育发展现状
    民间河长团筹建
    绿氧于2017年开始发动志愿者长期监督成都市建成区41段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形成了成都市民间河长“前身”。
    为了自发推动成都市以及四川省的河(湖)长制长效发展,助力官方河(湖)长的治水工作成效,绿氧自2018年4月起,借鉴湖南省河流守望者模式,开始在成都市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龙泉驿区、崇州市等10个区市县初步尝试创建民间河(湖) 长团队,以“官—民”双聘的方式,正式招募民间河(湖)长参与到成都市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来。
    成都市民间河(湖)长履职工作指南
    为了便于综合性地介绍民间河(湖)长如何参与、融入各级政府的河湖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之中, 同时帮助公众更深刻地了解如何通过民间河(湖) 长的工作手法去助推成都市河湖保护和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自2019年6月开始,基于两年多来培育发展民间河(湖)长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绿氧编制了一册内容较为详尽的民间河(湖)长工作指南,进一步提高了民间河(湖)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民间河(湖)长团的发展走上了正轨。
    绿氧民间河(湖)长团发展及履职成效
    2019年绿氧已经先后在成都市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青羊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大邑县、新津县等14个区(市县)以及自贡市建立了专业化的民间河(湖)长团队,并在2019年9月,绿氧成功组建了成都市武侯区专家河(湖)长队伍,专家河长是民间河长的进一步补充,初步搭建起了“政府主导、环保组织协同、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的河湖治理新格局。
    截至2020年1月,绿氧携手民间河长已对四川省413条大小河流进行了巡查,累计受聘的315名民间河长已累计巡河2358次,累计巡查16298.334千米,共巡查7320小时,共计发现3312个河湖问题,推动2451个河湖问题得到解决。

民河长协同创新: 成都市共建共治共享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初步探索
    队伍共建
    打造共同招募共同管理的“民间河(湖)长” 聘管机制。绿氧与成都市河长办、成都市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青羊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大邑县、新津县等14个区(市县)共同招聘管理民间河长。
    一是建立渠道互补的“民间河长”招募机制,官方与民间渠道共同发力,通过各地河长办、绿氧自媒体平台、宣传活动等方式进行招募。二是建立官方民间双重聘用机制,成都市14个区(市县)河长办、绿氧共同发放聘书聘用通过审核的民间河长,使“民间河长”也有官方身份。三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等“民间河长”协同管理机制,区(市县)财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环保组织与“民间河长”一定的经费支持,绿氧负责信息采集、人员培训等日常管理工作。
    协调联动
    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机制。一是健全社会协同机制,民间环保组织发挥第三方的作用,独立监督与评估,形成民间河(湖)长工作指南,健全巡查范围— 频率—内容—处置—记录的基本流程,建立清单制定—清单分解—清单销号的问题处理机制,润滑二者矛盾。二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动志愿者成为民间河(湖)长,规范公众参与程序,建立社会公众监督评价机制(公众满意度测评等),将公众满意度作为河(湖)长制考核的指标内容,明确“官方河(湖) 长”和“民间河(湖)长”的参与环节与工作重点, 促进两者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任务分解
    建立责任管理机制。一是明确了“民间河(湖) 长”工作任务,绿氧“民间河(湖)长”以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评论员的身份参与治理河道,协助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治水的监督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将及时与“官方河(湖)长”进行衔接和沟通。二是建立合作宣教制度,积极拓展公众、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水环境”。
    促对接
    健全平台共建共用机制。一是构建“零距离”信息实时沟通机制,通过成都e河长平台、微信群聊“两位一体”信息系统连接成都市总河长办公室、各区市县河长办、各相关职能部门、绿氧民间河(湖) 长,再以微博、微信为纽带,带动社会公众全面参与,促进信息共享。二是建立“双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官方河(湖)长”和“民间河(湖)长”合作对话机制,并逐步形成多形式的见面互动交流会或者见面互动交流活动。
    促发展
    实现培育体系的复制推广。结合成都市各区县实际情况,将凝练出来的绿氧民间河(湖)长培育体系推广至成都市更多的区(市县),实现成都市22个区(市县)全覆盖,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环保组织协同、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成都市共建共治共享水环境治理机制,并促进建立民间河(湖) 长纳入成都市各区(市县)河长制工作考核内容的管理机制。
    (刘耀源、曾祥蓓,成都市锦江区绿氧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