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塑料污染治理,路在何方?

时间:2020-09-27 10:28来源: 未知作者:贺震

字号:TT
    塑料是现代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材料。然而,因未能规范地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造成了能源资源浪费,加剧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增加了资源环境的压力。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也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区别于2008 年推出的“限塑令”,该《意见》通常被称为“新限塑令”。“新限塑令”吹响了新一轮塑料污染治理的进军号角。

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不可否认,塑料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堪称人类的一大杰作。19世纪时,摄影师们还不能够像今天这样购买现成的照相胶片和化学药品,必须经常自己制作需要的东西。所以, 每个摄影师同时往往也是“化学家”。当时摄影中使用的材料之一是“胶棉”,它被用于把光敏的化学药品粘在玻璃上,以制作类似于今天的照相胶片的同等物。19世纪50年代,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摄影师、英国人亚历山大·帕克斯试着把胶棉与樟脑混合。令他惊奇的是,混合后产生了一种可弯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称该物质为“帕克辛”。最早的塑料, 就这样诞生了。
    帕克斯用“帕克辛”制作出了多种物品,如梳子、笔、纽扣等。人们发现,几乎家庭里的大多数日用品都可以用某种塑料制造出来。之后,人们开始不断挖掘塑料的新用途。早期的台球是用象牙制作的,一根象牙仅能制造5颗台球。随着台球运动风靡西欧,大象一度面临灭顶之灾。用象牙制造台球的公司,因象牙的短缺而苦恼。
    一位名叫约翰·韦斯利·海亚特的纽约印刷工看准了这个商机。1869年,他改进“帕克辛”的制造工序,得到了一种能代替象牙制作台球的新材料, 并给这种新材料取了一个新名称——“赛璐珞”(意即“假象牙”)。“赛璐珞”不仅挽救了众多大象的生命,还将台球这一贵族运动带入了大众生活。
    “赛璐珞”的出现恰逢工业文明兴起,造价低廉的“赛璐珞”顺势引发了“材料革命”,使得许多过去造价高昂的物品大众化。人们用塑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从此开创了塑料工业。
    不过,早期的塑料很容易着火,这就限制了用塑料制造产品的范围。1909年,美国人利奥·贝克兰首次成功合成了耐高温的酚醛塑料,并获得了该项专利。这进一步推动了塑料工业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尼龙的出现将各种塑料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取代煤炭成为塑料的原材料,塑料制造业随之得到飞速发展。
    塑料是一种很轻的物质,用较低的温度加热就能使它变软,因而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塑料制品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怕摔,经济耐用,它的问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如今,塑料制品的使用已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从工业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塑料诞生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而塑料袋的发明初衷,则就是为了保护环境。之前, 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纸袋,但生产纸袋需要大量砍伐森林树木。为了保护森林、拯救地球,1959年, 瑞典科学家 Sten Gustaf Thulin发明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袋,希望能以此取代纸袋。
     携带方便、防水又坚固的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快速在全世界普及, 并大量使用,也确实很快取代了纸袋。相较于纸袋,人们也更习惯、更乐于使用塑料袋,很多树木由此避免了被砍伐的命运。

难以对付的塑料危害令人类头疼
    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工业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生活的领域和空间,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科学家指出,在21世纪,随着纳米技术、光纤、能导电的塑料、有磁性的塑料、会记忆的塑料等各种更新颖的塑料的出现, 人类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今天,塑料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无论走进农贸市场,还是进入商场,都会发现我们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塑料天地:各种塑料制品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市场上用得最多的,就是各种颜色各种规格的塑料袋,蔬菜用塑料薄膜包裹,方便运输。商家把提供塑料袋作为促销手段,一个不行,再套一个。采购的同时,便把塑料袋带回家。家家都需要采购,天天都在采买,这就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袋。
    科技是把“双刃剑”,一些发明创造往往也是利弊互现。塑料和塑料制品的发明创造就是这样。
    自塑料发明一百多年来,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 “塑料狂欢”。但人们发现,塑料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塑料垃圾已悄悄地向我们袭来,正无情地吞噬着我们的城市,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威胁。严重的“白色污染”,逐渐改变了人类对塑料的态度,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2年10月,英国《卫报》将塑料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原本想用以拯救地球的塑料袋,事实上已成为污染地球的头号杀手和环境保护的头号公敌,被《时代杂志》评为“50 大最糟发明”之一。
    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使用、大量抛弃
    由于塑料制品好用又便宜,便具有了“用后即丢”也不心疼的便利性,因而其生产和使用变得失控。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使用、大量抛弃, 塑料制品产销两旺。目前,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万吨。我国塑料年产量为3O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以上,每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
    我们不妨从快递业管中窥豹。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9 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日均快件处理量超1.7亿件,平均每小时就有708万件快递发往全国各地。这些快递使用了大量胶带、包装袋等塑料包装制品。
    目前,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率极低。联合国有关报告指出,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人类无节制地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让地球深受塑料垃圾之害。一部分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给本来就匮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另一部分废弃塑料则随着人类活动进入海洋。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800万吨塑料制品被丢弃到海洋中,甚至形成了以废弃塑料为主要成分的 “第八大陆”。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将超过鱼类。
    难以降解的废弃塑料给环保带来难题
    更为糟糕的是,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石油产品,塑料制品是用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一旦生产出来很难自然降解。自然界的光、热、菌和酶,对塑料降解都没有太大的作用。即使把废弃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如今,一些农用土地因废弃地膜的影响而开始减产。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饲料或残留在野外的塑料,也会造成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而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了数十万海洋动物的死亡。更为可怕的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微小的塑料污染物, 包括地球上离人类最遥远的物种。
    也许有人会质疑,塑料不溶于水,怎么还能分解成微小的塑料?这是因为海洋上的阳光让它们变得易碎,再加上水流和波浪的作用,这些塑料废品犹如进了粉碎机,体积越变越小,最后成为塑料微粒。
    据联合国估计,全世界的海洋中大约有51万亿个塑料微粒,是银河系中恒星数量的500倍。调查发现,数量庞大的塑料微粒,广泛存在于海水、沉积物、海滩、生物体内,甚至在南北极和大海最深处都有发现。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在南极4500米深的海底海洋生物体内都发现了微塑料。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达10911米,比陆地表面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高出2000多米。那里距离人类生活的世界十分遥远,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神秘的一片“净土”。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却表明: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生物体内,竟然发现了早已被禁止使用的化工原料——PCBs(多氯联苯,一种严重致癌物)。
    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当然不吃塑料。但人类和所有生物处于同一个地球的生态循环之中, 当塑料无处不在的时候,人虽然不主动吃塑料,但塑料却开始“吃人”。微塑料最终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2018年10月,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会上,研究人员的报告显示,研究人员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它们的直径为50~500微米。甚至有专家估计,“全球50%人体内有塑料微粒”。
    塑料从污染环境、对土壤和生物造成伤害,到真正开始危害人类,这一切都来得实在太快、太快了。
    既然塑料无法降解,人们便只好寻求其他办法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目前,很多国家采取焚烧(热能源再生)或再加工制造(制品再生)的办法处理废弃塑料。但是,废弃塑料在焚烧或再加工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大气污染物。
     扔不能扔,埋不能埋,烧又不能烧。废弃塑料的处理已成为环保工作中令人头疼的一大难题。

限塑减塑成为人们的唯一选择
    为了解决塑料带来的环境灾难,人们尝试探索离开塑料生活的可能,许多国家开始“限塑”“减塑”。前不久,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法案,规定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欧盟国家使用10类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餐具、气球、薯片包装袋及糖纸、香烟过滤嘴等。

限塑减塑的突围路径
    面对无法回避的塑料污染,我国也早已行动起来,限制塑料的使用。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的《意见》,于2020年1月19日由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这便是新一版“限塑令”。
    新版“限塑令”涵盖了过去广受关注的塑料品类,如不可降解塑料袋、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等。在日常应用中,涉及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快递、外卖等重点领域。并针对不同产品和区域,分别确定了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个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笔者认为,限塑减塑必须选择新的突围路径,多管齐下,以保障取得预期效果。
    研发替代用品
    《意见》明确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如果能研发出可降解、易处理、不污染或少污染,经济又实用的塑料替代品, 当然是最理想的。这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可降解塑料行业在国内发展已经超过20年,但是却迟迟不能大规模推广,重要原因就在于成本高、价格高、可加工性差,根本无法与价廉物美的塑料相提并论。显然, 能够取代现行塑料的替代品并不是那么容易研发出来的,必须集国家之力进行攻关,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的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
    引导公众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公众,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特别是减少使用“因为价廉扔了也不心疼”的塑料袋。另一方面,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方便群众生活。
    推进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
    建立健全塑料废弃物回收体系,结合实施垃圾分类,加大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处理力度。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 在重点区域投放快递包装、外卖餐盒等回收设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塑料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和堆放。
    在实行这些倡导性措施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吸取多年来限塑经验,采取强制性措施。一是要像烟酒一样实行高税收。对方便、实用、价廉、易丢弃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实行高税收,大大提高易丢弃的塑料制品的价格,让老百姓不轻易买、不轻易丢弃。二是要像食盐、香烟一样实行国家专卖。不能随意办个工厂就可以生产易丢弃的塑料制品、在什么地方都可方便地得到易丢弃的塑料制品,要高门槛,改“方便”为“不方便”。三是要像对待醉驾一样严惩重罚。禁止生产      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禁止废塑料进口。这些禁令已出台多年, 之所以没得到落实,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于违反这些禁令的,惩罚性政策措施没有跟上。要借鉴国家管理酒驾的成功经验,出台配套管用的法律法规。
   (贺震,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