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安徽绩溪:将优美生态变为致富“金山”

时间:2020-11-17 14:47来源: 未知作者:周明助

字号:TT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东倚天目山,西枕黄山,横贯绩溪中部的翚岭,是徽州、安徽冠名的由来,是名副其实的“安徽之源”。县域面积1126平方公里,辖华阳镇、长安镇、伏岭镇、上庄镇、板桥头乡、扬溪镇、家朋乡、临溪镇、瀛洲镇、金沙镇和荆州乡等8镇3乡。

背景介绍
   绩溪境内有山皆奇、无水不秀,生态优越,风光秀美,正所谓“举目皆山峦,低头有水川”。其最大特点是无过境水,境内主河道登源河、扬之河、大源河是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的重要源头,也是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等三省十四地的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78.26%,林木绿化率达82.76%。
   2019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7.9亿元,比2018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 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9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7亿元,增长3.6%。产业结构比由14.55 : 44.9 : 40.55调整为15.2 : 45.4 : 39.4。与此同时,2019年绩溪县空气质量以两个季度安徽省排名第一,一个季度安徽省排名第二的“天蓝气清”好成绩领跑安徽省,跻身安徽省十个空气质量最好县市之一。2020年前三季度位列全省第一。
   山体青葱、水体清澈、空气清新,大美绩溪样板,使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厚实。先后获评“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联合国产业示范区”“中国最佳经典山水名县”“养生宜居县”“中国最美县域”。

主要做法
   生态治理
   密织青山绿水保护网。大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实施“河长制”,在安徽省率先推行“民间河长制”“河警制”。“民间河长”由县政府公开对外招募,当地群众志愿报名担任。如今,“民间河长”有138名,县境内大到一条河,小到山里的一条溪都有人“贴心看护”——既有党政干部担任的各级“河长”,也有普通群众义务担任的“民间河长”“河警”。
   持续开展生态整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围绕打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开展了采砂制砂、畜禽养殖、农村小水电等环保五大整治行动,23家采砂场全部退出,全县48座小水电站中不符合的生态环保的一律关停。先后投入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划定了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关闭拆除禁养区养殖场112户, 拆除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初步完成城乡污水综合处理PPP项目和城乡垃圾综合处理PPP项目,广大城乡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厚实。
   金山银山转化
   绿色产业化。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成总面积45万亩的茶叶、油茶、笋竹、山核桃、徽菜原料、高山贡菊六大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山核桃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蔬菜标准园基地。积极培育名优农产品,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达103个、“三品一标” 认证达17个,绩溪黑猪列入国家农产品保护目录, “金山时雨”、燕笋干、山核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蜜蜂达10万群,居安徽省首位。
   工业转型化。严把项目准入关,工业项目一律进园区,旅游项目一律按规划布局实施。迄今,共否决总投资近30亿元项目23个。将38户不锈钢企业整合提升为6户,压减不锈钢行业产能3.9万吨。突出发展新能源、食品药品精深加工、电工电气、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两大基地列入全县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6家。投资98.88亿元建设安徽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促进清洁能源开发。
   产业绿色化。以“山水文旅、山水土产”两把金钥匙,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胜势, 以“文旅强县”为发展战略来主导构建绩溪生态经济体系。 建成了5A级龙川景区,4A级徽杭古道等30多个景区景点,成为安徽省旅游强县。建成徽菜文化产业园、中国徽墨文化旅游产业园、徽雕产业园,徽墨产业产值占全国市场70%以上;大力实施“一乡一品”工程,全国首家摄影小镇落户家朋, “月月有节、乡乡可游”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绩溪借助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契机,大力发展电商产业集聚区,建成全市首个电商创业街,农村电商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成功跻身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至2018年底,全县电商经营主体发展到1800 户,全县网络交易额达20亿元,“互联网+”让绩溪“山货水产”流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的绿色崛起之路。
   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建设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确立了生态文明“一票否决”的鲜明工作导向,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细化为班子和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了干部积分制管理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环境执法联动机制等一整套工作机制。
   建立安徽省首个县域智慧平台。2018年绩溪投资700多万元建设了安徽省首个县域智慧环保监测平台(一期),对全县实时环保数据进行采集、汇总、研判和处置,为污染防治工作和精准治污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率先安徽省推行民间河长。在安徽省率先推行民间河长、河警制,全县共募得民间河长165名,设置河道警长106名。创建河长制示范点扬之河城北入口段、登源河龙川段、翚溪水库3处。
   探索建立全市首个县域内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出台《地表水断面达标管控方案》,由县政府对相关乡镇予以奖补;未达到管控目标的,由责任乡镇向县财政缴纳污染赔付金,确保了全县水功能区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智库机制。定期组织召开绩溪“两山”实践创新专题研讨会,为绩溪“两山”实践创新把脉诊断,跟踪评估,提供决策咨询,聚力打造美丽中国“绩溪样板”品牌。

工作成效
   环境质量好中向优。绩溪县总体环境质量优良,是安徽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县市之一。2019年绩溪县空气质量以两个季度安徽省排名第一,一个季度安徽省排名第二的“天蓝气清”好成绩领跑全省, 2020年上半年继续以名列安徽省第一的成绩领跑全省。跻身安徽省十个空气质量最好县市之一。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地表水水质达标二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生态红利日益显现。一是生态农业助农增收。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38.85%,增幅位居全市第二。食品加工35.3亿元,同比增长12.54%。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7 : 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5%。全县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3.6万户,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49元。
   二是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上庄镇旺川村黄会山上凤栖湾、会川等昔日地质灾害频发的穷山沟旧貌换新颜,变成了集吃、住、游和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乡村黄金旅游点。2018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增长21.3%,全县接待游客1051万人次,增长20.6%。
   “ 两山”转化效益明显。绩溪县最偏远的“山 核桃之乡”荆州乡就是一个明显的个例。该乡位于天目山脉,有着种植山核桃的优越条件,荆州乡根据山核桃特色资源,启动了国家级“一村一品” 示范村和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创建,通过专业社组织、带动、示范,推进山核桃标准化生产进程, 做大做强了山核桃“一乡一品”,2019年全年山核产值达9500余万元,人均超万元,创历史新高, 荆州人越来越体会到“青山就是金山”带来的机遇与变化!
   还有被绩溪县人誉为“美丽的边陲小村”的板桥头乡下溪村,这里西临旌德县,北与宁国市山水相连,四面环山,有一条龙溪河自南向北穿村而过,绵延6公里,水流充沛、水质清冽,有着“安徽生态环境最好、水质最优之源”的美称,溪内鱼虾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斑鱼更是周边闻名。由于地处深山,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条件落后,通过集思广益后,决定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 确定了以石斑鱼为主导的生态经济村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以村两委为主导组建了“绩溪县板桥头乡龙溪天然石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运营良好,已建成特色石斑鱼养殖池18个、生态养殖池2个、大型泉水鱼塘3个,总养殖水面达到了5000平方米。同时,在基地旁建成1000平方米的休闲农家中心1处,形成了养殖、餐饮、休闲、观光一体化的格局。据统计,2018年村量化资产总收益60000元,下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74%,村集体收益为44400元,在村集体收益中拿出30%,计13320元对贫困户家庭进行分红,贫困户家庭人均分红211元。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生态观光旅游产业的致富新路。

经验启示
   落实“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思想,构建绩溪生态文化体系是先导。绩溪在落实“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思想过程中, 着力构建以普惠民众、覆盖城乡,带动发展、融入生活为目标,以加强宣传、注重教育、倡导实践为基本途径,以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鼓励低碳节约的消费模式为行动路径的一体化生态文化体系, 让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广泛共识。
   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构建绩溪生态经济体系是关键。绿色产业化是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绩溪以“文旅强县”为发展战略来主导构建绩溪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的绿色崛起之路。
   落实“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思想,构建绩溪生态安全体系是保证。十八大以来, 绩溪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围绕打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了采砂制砂、畜禽养殖、农村小水电等环保五大整治行动;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河长制、林长制;率先推行民间河长制、河警制和民间生态护林员制度,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安全工作;用好用活地处新安江流域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安排建设生态环保项目89个,投入资金3.29亿元,加大环境整治修复力度,全面提升县域生态安全。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