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杂志网移动版

主页 > 期刊杂志 > 杂志目录 > 2024年02-03期 > 关注 >

全球共识带来转型机遇

       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召开,通过《巴黎协定》后首次盘点,明确全球要从化石能源实现转型,同时要将可再生能源提高两倍。全球首次达成化石能源转型共识,使得低碳转型前景的可预期性显著提高,将为工商业参与转型相关产业创造新的机遇。

       近年来,全球高温、热浪、山火、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凸显气候影响不断加剧。值此关键时刻,COP28在《巴黎协定》签订后开展了首次全球盘点(Global Stocktake),吸引全球超过十万人参会。初步结果显示,《巴黎协定》已促使全球重视气候危机,超过150个国家做出碳中和承诺;虽然在行动层面有所进展,但还远远不足以应对严峻的气候形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反增。

       根据测算,如果要实现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需要实现43%的二氧化碳减排。由于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源头,大幅减排意味着能源结构必须加速调整。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内,多方代表表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也有一些产油国持强烈反对意见,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缺乏基本能源供应,也强调能源转型必须以公正作为前提,即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历史责任。

       由于本次大会选择在全球最大的产油国之一召开,并任命了该产油国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总裁作为负责人,对于那些希望淘汰化石能源的利益方来说,这引起了很大争议。然而,这种选择带来了一个间接的好处,即降低了各方的期望值,客观上为各方通过妥协而达成协议创造了条件。同时,东道主阿联酋展现出政治智慧,大会开幕第一天就宣布向损失损害基金捐赠10亿美元,并承诺300亿美元的气候投融资。这些举措为后续谈判营造了更好的氛围。

       COP28涉及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生物多样性、自然与人类、青年发展,还有宗教、性别平等以及贸易等主题。但首次全球盘点达成的“阿联酋共识”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是因为这是人类社会首次就转型脱离化石能源达成一致。应该说,最终文本中使用的“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表述,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因为它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有人看到了最终的脱离,有人看到转型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有人看到了其为“转型能源”即天然气保留了一定空间。如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COP28 闭幕式上指出:“虽然我们没有在迪拜翻过化石燃料时代的篇章,但这一成果是结束(化石燃料)的开始。”

       关于COP28盘点的新闻标题多数关注于脱离化石能源,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一揽子方案,其中最大的共识,其实是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中国近两年提出的“先立后破”方针相吻合,本次大会的第一个重大进展,就是提出全球可再生能源要达到现有水平的三倍。这个目标中美两国在“阳光之乡声明”中就已经确认,全球130个国家做出了直接的承诺,最终也纳入了大会的协议中,代表全球198个国家达成共识。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就,为全球设定可再生能源提高两倍的目标注入了强大信心。在COP28大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香港地球之友的联合课题组,共同发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报告。联合课题组基于公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总结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而采取的十大务实行动,分析了中国如何开展以制定“1+N”政策体系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形成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战略,引导区域、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务实开展减排行动。

       报告发布会和多场COP论坛中,我们盘点的可再生能源相关数字引发特别的关注和积极反响:2023年6月,中国风、光、水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2023年10月达到14亿千瓦,风、光、水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动车行驶在中国,总数达到1800万辆,充电桩数量自“十三五”以来增长60倍。

       在可再生能源中,光伏产业的发展格外迅猛。IPE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的中国省市双碳指数研究认为,中国提出的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12亿千瓦的目标,将能够在2025年前达成。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的光伏装机容量约为不到4亿千瓦,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仅在2023年前10个月就新增了1.4亿千瓦,这种速度确实非常惊人。

       在COP28会议上,IPE和清华大学何继江老师团队在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光伏馆发布了光伏地图。光伏地图可视化展示了全球5万个光伏电站,其中超过2万在中国。从光伏地图可以看到,光伏电站在许多工业化国家的装机增长同样很快,但值得注意的是,80%的光伏板都是由中国生产的。同时,50%的风电设备和60%的动力电池均由中国供应。基于强大的生产和研发能力,中国制造使得风、光相关设备的成本降低80%~90%,为全球能源转型降本增效作出突出贡献。

       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和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好的结合点。因此,我们在光伏地图的建设中,着力识别出好的案例和模式,将这些案例收集起来,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识别更多的成功案例,从而最终实现更大的突破。光伏地图同时推出了何老师提出的“一人一千瓦光伏”倡议,即2030年实现“一人一千瓦光伏”,总装机将达到14亿千瓦。分享创新模式也非常重要,光伏地图提供了自主上传和分享案例的入口。

       COP28的重大进展,还包括在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方面形成共识。这个重要议题一直没有达成一致,但通过中美阳光之乡声明达成大国共识,这次写入了“阿联酋共识”。第三个方向是在高排放行业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联,即提高对更多低碳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如低碳钢、低碳铝、低碳水泥。此外,首次将食品和农业方向纳入考虑,并进一步扩展绿色金融。除此以外,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健康首次被列入COP大会主题,氢能发展也达成了广泛共识。这些进展,都将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可再生能源的三倍目标是以2022年全球装机容量3382GW为基准线,到2030年增加至三倍,意味着年均增长率约为15%,显著高于过去十年。中国的一批领先企业已经敏感地嗅到了全球低碳转型加速带来的潜在商机。隆基绿能等光伏企业派出了强大的代表团,这些企业开始将可再生能源融入自己的战略中。在隆基绿能举办的晚宴上,邀请了不少中东地区的潜在客户,当地有如此多的阳光,但人均能源消耗要比中国低得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也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参会,而同样来自深圳的万科公益基金会带来的生物圈三号等项目也受到参会者瞩目。未来,中国企业要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必须更加注重可持续性,更具包容性,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方共创发展机遇,分享发展成果。

       当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会面临挑战,包括降低对生态的影响,并实现绿色产品的绿色生产。在COP28的多场边会中,我分享了基于中国在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IPE在环境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驱动的指数评价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开发方面开展的工作。在生态环境部和工信部的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品牌和国内领先企业开始利用环境数据来管理它们在中国庞大的供应链。不论是IT、纺织还是其他行业,国际和中国的卓越企业都越来越多地参与这些工作。

       与此同时,正如之前所述,国际形势对企业提出了越来越刚性的要求,包括欧盟的一系列新规,CBAM、电池法案、CSRD等要求。这些规定的起点都是披露。从巴黎到格拉斯哥,许多企业做出了减排承诺,但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制定了专门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进行相应的评估,包括对上市公司气候行动的评价。在这方面,我们看到电池、钢铁等行业的领先企业已在做准备,不但计算企业的组织碳排放,还开始计算产品的碳足迹,并公布气候目标。

       为协助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入气候行动,我们建立了数字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具,助力供应链企业核算披露数以千万吨的碳排放。金融机构也开始应用蔚蓝地图,梳理超过250万家企业的环境表现。除组织碳排放外,还有产品碳足迹,涉及排放因子等问题。我们与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合作开发了中国产品生命周期排放因子库,还建立了一个产品碳足迹披露和检索平台,包括衣食住行等领域已经披露的数据,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等受到特别关注的行业。近期我们还上线了数字化企业碳目标设定工具。

       中国的低碳转型已经大规模启动,可再生能源已经重资产投入,形成了从上游研发、制造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本次COP28大会凝聚了全球共识,为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低碳转型提供更大的确定性,让企业和投资者对未来形成了更强的可预期性。希望中国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在落实“阿联酋共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抓住契机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参与海外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转型项目开发,同时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做好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等相关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马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w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