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经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经济 > 产业观察 >

气象联动多部门积极应对寒潮天气

保畅通 保供应 保民生

时间:2022-12-19 15:37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文科

字号:TT
       12月15日至17日,今年入冬以来第二次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气象部门以精准预报、提前预警、精细服务联动多部门,各行业全力保畅通、保供应、保民生,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2月14日,中国气象局启动寒潮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全力做好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防范应对。根据天气预报,应急管理部向25个省份发出提示,要求落实落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强化风险意识,提早准备应对,切实减轻灾害影响,保障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

       在西北,青海、新疆等地气象部门及时面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前发布设施农业中度风灾及轻到中度低温冷害风险预警,面向设施大棚、喜温果蔬、畜禽养殖产业等提供精细化伴随式、保姆式气象服务;联合交通运输厅、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发布大风和降雪道路安全风险提示,发布道路结冰预警信号,保障重点路段出行安全;联合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森林草原高火险预警信息,提醒做好防火巡查火源管控相关工作。甘肃省气象局于12月15日启动重大气象保障(寒潮)四级应急响应。同日,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寒潮)四级应急响应,省政府领导要求省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提前安排好恶劣天气应对预案,确保全省道路交通安全。



在此次寒潮天气来临前,黑龙江省饶河县气象局工作人员走访饶河县晨光热电厂等单位,提醒做好保供暖准备。邵海鹏 摄影

       15日至16日,寒潮陆续影响我国东北、华北等地。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抢在新一轮寒潮天气来临前,广泛发布预报预警,提醒公众采取保暖、防风措施。多地还组织气象服务人员走访供热企业,告知强降温天气可能对供暖造成的影响并提示做好相应调度安排。吉林省气象局与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发出做好防寒潮、农业保温等预防工作提示。辽宁、天津等地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发布预警。16日10时起,山东气象部门连续发布大风预警信号和低温预警,省应急管理厅同步发布大风低温天气灾害风险预警提示,重点针对海上交通、养殖、海洋牧场作出防御提示。

       17日以来,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南方。上海市气象局在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的基础上,依托气象先知系统、气象插件赋能城运中心寒潮应对智能化应用场景,为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决策提供数字化、可视化支持。同时,“一过程一策”“一行一策”的标准化智慧气象业务流程顺利运转,为城市供水、能源保供迎峰度冬等提供全过程精细化服务,有力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受寒潮影响,江苏、浙江等地气温持续偏低,依据气象信息,市政养护人员对行道树枯枝进行修剪,做好防风准备。农业农村部门加强防范,最大限度减轻低温、大风对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稳定。

       在安徽省,气象部门重点加强能源保供气象服务。9日,省气象局赴省能源局参加能源、电力、气象三方会商,针对本次寒潮过程共同商讨协同应对方案。截至18日,省气象局共制作发布4期相关气象信息(服务)专报,为能源和电力供应提供决策服务。



12月15日,福建省明溪县气象局联合相关单位组成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瀚溪村蔬菜基地等果蔬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提醒种植户及早做好农作物防寒防冻准备,有效应对寒潮。刘丽供图

       14日,福建省减灾办召集省公安、交通运输、住建、农业农村、文旅、海洋渔业、海事、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低温寒潮天气。省气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分析寒潮天气实况,针对性提出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此外,省气象局与交管部门联合发布寒潮天气交通出行影响预报,通过与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建立的部门联合发布机制,发布面向公众的寒潮天气交通出行影响预报,制作分时段、分路段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图解产品,通过气象、交通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多渠道推送,保障寒潮天气交通出行安全。

       (谢丽萍、王兵、李冬梅、金泉才、马楠、郑奕、于仕琪、雒璇对本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