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以精准化生态扶贫促进可持续性脱贫

时间:2017-08-04 10:57来源: 未知作者:张琦 孙思睿

字号:TT
    当下,精准扶贫已经成为中国新时期贫困治理基本方略, 在精准扶贫各项实现路径中,生态扶贫是最重要也是最具长远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把生态保护放在扶贫开发的优先位置,依靠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来实现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第二,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第三,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第四,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第五,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可以说这些生态脱贫政策,必将在助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最终的效果则要看各地的执行情况,而关键是生态扶贫、脱贫政策制定及实施的精准性。生态扶贫、生态脱贫有其内在特点和规律,尤其是生态脱贫不仅要借助自然生态循环规律、自然力发展演变规律和生态经济循环规律, 同时也会受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制度约束,生态扶贫和生态脱贫效率、机制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生态扶贫、生态脱贫精准化对我国是否能够有效完成减贫计划有重要影响。通过近几年对贫困地区调研,笔者认为,生态扶贫精准化需要注意以下五个重要方面。

提高生态政策和生态扶贫项目的益贫性
    多年扶贫脱贫实践经验表明,影响扶贫脱贫政策效果的关键之一就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益贫程度。很多地区在扶贫脱贫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贫困村、贫困户或者贫困人口没有获得政策的有力支持,而是被一些非贫困户获得,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政策益贫性出现了偏差,使得很多政策门槛将贫困户挡在了政策之外。例如,国家要求“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因此,“十三五”期间在项目安排上就不仅要尽可能考虑到贫困地区, 而且要尽可能优先考虑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及贫困程度较高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能够受益。为此,就要做到:第一,国家在“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加大生态脱贫项目的投资规模;第二, 不断扩大生态扶贫、脱贫的范围;第三,要提高贫困地区生态保护的标准,例如,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标准就应该适度地提高一点,这样才能算作生态扶贫,否则,只能算作生态发展的补偿,而补偿只是对其一定程度利益损失上的补偿,还不算作是一种扶贫脱贫方式;第四, 贫困地区往往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和我国生态保护的主要职能担当者,生态保护是以牺牲自身发展机会为前提的,因此,国家不仅应该补偿,而且应该以其相应机会成本或者其他地区的平均收益作为回报,更应该为此进行国家奖励;第五,在原有政策基础之上,加大对扶贫脱贫的政策倾斜力度,提升相关标准。生态扶贫、脱贫政策要遵循从“取”到“予”的转变, 正如不仅要取消农业税,而且要给予农民种粮补贴一样;从“无”到“有”的转变,例如借鉴农村退休养老制度从无到有的实施,可以研究并实施贫困地区生态保护的国家补贴或奖励制度;从“分”到“合” 的转变,即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融合的转变,剔除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在生态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分割局面;从“歧视”到“平等”的转变,即改变以前城乡二元制导致的歧视政策,贫困地区农民也应该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政府生态保护支出。

保障生态扶贫对象确定的精准化
    生态扶贫对象及其精准识别是生态扶贫精准化的基础,精准化意味着要完全的准确和科学。为此, 首先就要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公开、公正、平等;要保障生态扶贫、脱贫对象确定得科学合理; 要借鉴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法和要求,使生态扶贫、生态脱贫对象精准化;要将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到精准识别体系之中,将生态扶贫对象甄别出来。其次,要更进一步通过深入贫困家庭,运用实地考察、访谈、问卷等方式开展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 了解致贫的主要原因,掌握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 确保贫困识别的精确率。

促进生态扶贫方式的精准化
    生态扶贫方式精准化,即利用恰当的生态手段或方法实现脱贫的目的,方式的精准度体现在对致贫原因的准确把握。由于致贫原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生态扶贫精准化需要高度的针对性,即要做到对症下药、靶向脱贫。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尽可能实现生态扶贫帮扶方式的精准化,提高生态扶贫、脱贫的精准程度:第一,生态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地区的需求相一致,与消除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相对应。例如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和灾害频繁的生态脆弱地区就可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第二,帮扶行业的精准化。根据当地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确定实施具体生态帮扶计划和措施的行业与部门。例如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则可确定由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管理部门来负责其扶贫脱贫,以更好发挥其优势。第三,生态扶贫、脱贫方式的精准化与多样化。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和资金情况,可采取多种生态扶贫方式。例如通过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还可以通过矿产资源资产化方式等来综合实施生态扶贫、脱贫。

生态扶贫管理体系的动态化和精准化
    生态扶贫精准化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推动扶贫管理的创新,建立全方位的扶贫信息网络是保证生态扶贫精准化行之有效的关键。以信息化手段对所有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管理,强化生态扶贫管理体系的科学化、高效化、动态化,以保证贫困治理的成效。在生态扶贫、脱贫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生态扶贫、脱贫不断出现新变化。为此,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生态扶贫、脱贫方式,帮扶结对部门以及生态扶贫的范围,优化生态扶贫结构,提高生态扶贫的标准,使生态脱贫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精准。例如国土资源部在国土政策扶贫中很多就是生态扶贫、脱贫的方式: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等扶贫脱贫政策、国土整治扶贫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等管理。最近,国土资源部就不断进行动态优化管理政策和各项改革创新措施,来促进贫困地区的生态扶贫、脱贫效果。

生态扶贫考核评估机制的科学化
    生态扶贫精准化需注重并强调生态脱贫人口及时退出扶持范围,同时让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尽快地进入扶助群。为此,应针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生态脱贫成效,完善贫困县退出机制,建立严格的生态扶贫考核机制。一方面,要细化完善考核指标,健全精准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贫困县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强化生态扶贫精准化政策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借助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进行第三方评估,提升生态扶贫绩效机制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同时,要逐步建立以结果考核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将生态扶贫效果与生态扶贫、脱贫投资相结合。最后,还要借助通过国家开展的自然生态资源调查核算,为生态扶贫、脱贫政策制定与实践创新提供参考。例如通过对全国自然生态资源进行资产核算,依照绿色经济增长速度、真实进步指数和绿色减贫指数等来考核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的减贫成效,将会大大提升贫困地区生态扶贫、脱贫的效率和精准度,而这些都是生态扶贫、生态脱贫在未来走向绿色减贫大战略的重要基础,更是2020 年后中国国际减贫合作交流和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重要基础。开展中国绿色减贫指数开发应用及绿色减贫测度和考核评估,将对生态扶贫精准化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张琦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孙思睿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