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加快建立完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时间:2018-07-30 14:01来源: 未知作者:董战峰 杨静

字号:TT
    绿色供应链是全球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环境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当前,我国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尚在探索推进阶段,加快建立完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是供给侧改革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也是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探索稳步推进
    在我国,绿色供应链是一个从外来引入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逐渐从研究到试点不断发展。早在1996 年,绿色供应链理念被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引入,绿色供应链在我国制度建设开始启航。1998 年我国制定的《能源法》中提出通过对能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实施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绿色供应链的基本理念。2003 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的实施都间接为绿色供应链的源头和生产环节等提供了法律保障。2007 年财政部和原环保部制定的《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的实施意见》,促进了绿色采购的发展。2011 年国合会绿色供应链项目在天津市、上海市、东莞市、深圳市分别开展了试点研究,为我国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2014 年商务部等4 部委制定了《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 细化了企业层面绿色供应链中的绿色采购环节,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同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 会议中,我国积极与参会各国提出构建APEC 绿色供应链网络的提议。2015 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环保“领跑者” 制度实施方案》,提出需要构建和完善绿色供应链中的绿色制造体系,从行业和清洁生产技术的角度推动和规范了绿色供应链的环境管理。

“十三五”时期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加快
    步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突破。在政策上对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引导和推进逐步由生产、制造环节拓展到各个环节, 绿色供应链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和实施(表1)。2016 年3 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对绿色供应链的末端环节——消费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措施;同年8 月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对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包装环节提出了具体指导要求。我国还颁布实施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推进制造领域的绿色供应链建设。
    绿色供应链也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事项。2016 年成立APEC 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专家组,在国内建立首个APEC 绿色供应链示范中心。2017 年4 月, 我国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绿色供应链作为在“一带一路”中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同年6 月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首次对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进行统一规定,进一步引导和促进了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在绿色供应链标准建设上取得了突破;10 月发布了《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进行积极部署,旨在促进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2018 年4 月,商务部、生态环境部等8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 明确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在试点城市探索全过程全环节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对试点企业倡导供应链全程绿色化。

    总体来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在逐渐形成,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等环节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在逐步到位。此外,天津、东莞等地制定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等地方政策文件,开发了地方特色的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等,为完善国家层面的政策给予了试点借鉴。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面临三大挑战

立法没跟上
    目前,我国还缺乏专门针对绿色供应链的法律制度。我国关于绿色供应链的法律主要在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所涉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节约能源法》等,仍然缺少一个专门针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法律来保障供应链的实施。现有相关法律规定比较宽泛、较为分散,在绿色供应链方面的规定大多比较模糊,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存在约束作用小,执行能力不强等问题。另外统一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环境还不够完善, 也给绿色供应链深入推进带来一定困难。

意识较薄弱
    公众和企业绿色供应链意识淡薄。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起步比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在供应链的意识上仍然受到传统环境观念的影响,整体上对绿色供应链的认知比较低。对于政府来说,我国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试点阶段,进展比较缓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统筹工作,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引导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意识到绿色供应链在核心竞争中的作用,大部分企业因担心成本增加的风险,积极主动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比较少,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存在观念不一致,配合度低,难以形成统一的协调合作机制; 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环境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对于产品的需求仍然过多侧重于性能和价格,对产品的绿色特性需求仍然不足,绿色消费意识较低。

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还缺乏一套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准则和绿色供应链产品评价标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难以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体系来判断企业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在信息机制和管理平台方面,尚未形成顺畅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也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平台,我国政府和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相关信息共享和交流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一些企业因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信息并没有实现透明化和共享,在政策制定或者企业进行决策时缺少信息支撑。此外,我国绿色供应链技术保障机制和能力建设等比较滞后,无法保障绿色供应链实施。

四举措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法制体系建设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绿色供应链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尽快填补绿色供应链在立法层面的空白, 明确绿色供应链的法律地位,制定绿色供应链的专项法律法规,通过专项法律将企业活动中引起的环境污染的成本内部化,推动企业采取环保手段,如对各个企业在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运输、绿色回收的行为规范和主体责任有明确的要求,对各个环节中的环境污染成本以法律的形式计入企业成本,以此来规划和约束企业;也需要同步对现有的与绿色供应链相关法律进行细化。在法制建设过程中,充分吸收试点地方绿色供应链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实施成功经验,也要加强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规范等的制定和实施,解决地方、行业推进绿色供应链的技术问题。此外,要加快推进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为绿色供应链实施提供制度环境。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需要提升相关方环境意识和行为能力的环境管理手段,需要重视加强对绿色理念宣传和教育,培养企业和消费者不同层面的绿色意识。政府部门需要定期进行绿色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观念。在消费者方面,通过打造“绿色”市场,提倡引导消费者践行绿色消费生活模式, 通过培育绿色消费意识,从消费环节倒逼上游的采购、生产等环节实现绿色化。在企业层面,绿色供应链政策重点在行业的核心企业或者龙头企业,引导这些行业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发挥其绿色引领和规制作用。

创新运用市场手段
    市场经济手段能够对实施绿色供应链起到内生调控作用,激励效果强,有利于引导和激发企业自主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创新运用环境税收政策,采用合适的税率,将企业的环境成本内部化, 同时可以借助税费减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财政补贴等政策,采取差异化的激励措施,以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加大绿色投入和绿色技术创新进步,同时通过利好政策激励,提高核心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积极性。如降低绿色供应链企业在信贷中的门槛,对积极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而取得环境绩效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成本压力,引导企业改变传统的供应链经营方式。

强化配套能力建设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形成除了需要法律、政策、市场的支持和推进以外,还需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可以借助物联网搭建一个企业绿色供应链数据和信息服务平台,方便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信息的及时收集、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好亚太经合组织等平台带来的机遇,开展多边合作交流,积极汲取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借鉴和引进国外供应链的环境绩效评估技术方法,推广先进的绿色产品清洁生产技术等。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