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历史性阶段

时间:2024-04-15 15:48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朱留财

字号:TT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经历了历史性“热度”,完成了历史性盘点,取得了历史性融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经历了历史性竞争与合作,全球迎来了转离(Transition away)化石能源体系的历史性开端,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将步入历史性时代,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历史性新阶段。
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大会经历艰苦谈判进程终于完成《巴黎协定》关于国家自主贡献等制度安排的全球盘点,达成“阿联酋共识”,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历史性新阶段。
 
历史性热度

       2023年,全球迎来了历史性“热度”。一方面,多个权威机构发布资讯,大气温度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022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简报称,2023年的大气温度比工业化前高出1.4℃。2024年1月,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3S)宣布,2023年是自1940年以来最热的一年,全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4.98℃,也许是1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另一方面,迪拜COP28参会人数达到历届最多,成为人气热度最高的一次大会。据统计,本次大会注册参会者人数(含部分线上参会人员)达到10余万人,几乎是2022年埃及沙姆沙伊赫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参会人数的2倍,也是气候公约缔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气候大会。
 
历史性盘点

       本届COP28是《巴黎协定》全球盘点制度实施以来第一次完成周期性的盘点行动。2015年缔结的《巴黎协定》构建了以温控目标(到21世纪末较工业化前温升不超过2℃、努力控制在1.5℃)为导向,以国家自主贡献(NDC)体制为核心,包含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全球盘点(GST)、损失损害、透明度等制度安排的新的气候治理体系,从而构建了全球气候治理由“公约时代”和“京都议定书时代”的“自上而下”模式转向“巴黎协定时代”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混合治理模式。本次全球盘点旨在评估《巴黎协定》各缔约方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进展,分析实现预期全球温控目标的差距。换言之,盘点《巴黎协定》设定的温控目标落实情况。

       COP28的首次全球盘点,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损失与损害、应对措施、国际合作以及未来努力方向等关键问题上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做出新的安排,达成了共识——“阿联酋共识”。全球盘点史无前例地做出决定,在这关键的十年里,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转离(Transition away)化石能源体系,使世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与科学途径保持一致;鼓励各缔约方在下一个国家自主贡献中加快制定“雄心勃勃的、全经济范围的减排目标”;提出了一个新的具体目标,即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认识到需要大幅扩大适应资金规模,使之翻倍,以满足迫切和不断变化的需求;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首次承认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并呼吁扩大优惠和赠款融资。
 
历史性融资


       COP28的另一个亮点就是供资(Provision)融资(Mobilization)规模达到850多亿美元的水平,成为一次缔约方大会融资规模所能达到的历史新高。当下,全球气候融资陷入僵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资金流动,与投资需求之间的差距高达数万亿美元。COP28目标很明确,确保为气候行动提供可以用、用得到、用得起(available, accessible, affordable)的资金,并确保气候投资被视为经济机会。COP28峰会供融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开幕当日即罕见地达成启动损失损害基金运营的共识,并在会议结束之际累计获得赠款承诺近8亿美元;13国签署《全球气候融资框架》;COP28为绿色气候基金第二承诺期(2024—2027年)追加增资35亿美元,累计达128亿美元;适应基金(AF)和最不发达国家基金(LDCF)获得捐资3.17亿美元,等等。

       国际融资各显神通,涌现出一些创新性融资机制。例如,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信托基金,承诺向非洲开发银行(AfDB)提供特别提款权(SDR),资助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多边开发银行(MDBs)实施业务变革,额外筹资1800亿美元实施气候专项业务规划;开发国别平台,支持投资脱碳、气候韧性和自然惠益(nature positive)等类型项目。亚洲开发银行推出了亚太自然解决方案中心,旨在吸引至少2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将自然方案(NBS)纳入资本市场。该中心将采取融资措施,以减少自然方案项目的风险,包括担保、挂钩支付(impact-linked payments)和混合融资。此外,为了实现所有人的共同繁荣,非洲领导启动了绿色工业倡议,拟实施超过40亿美元的项目,利用非洲庞大而高质量的资源,通过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扩大清洁能源利用和经济增长。

       私营部门融资异军突起。私营部门在COP28变现非常活跃,气候投融资热情高涨。例如,阿联酋推出了300亿美元的ALTERRA气候基金,其中50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缓气候风险,250亿美元用于商业投融资,并希望在2030年之前动员2500亿美元规模的私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融资,推动转型发展、低碳发展、韧性发展。私营部门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混合融资工具,投资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区域项目平台”计划中的19个气候项目获得了约14.6亿美元的资金;“商业与慈善气候论坛”活动提出20多个倡议,致力于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交叉领域投资70多亿美元。阿联酋启动了“全球气候融资中心”平台,通过政策创新、能力建设、最佳实践等助力可持续金融制度转型。
 
历史性竞合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与合作一直都是缔约方大会的焦点,中国和美国作为两大阵营中最具代表性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无疑又是焦点中的焦点。COP28的成功标志着两大阵营之间、两大经济体之间气候领域的竞合关系迈入了历史性新阶段,尤其是后者。笔者“盘点”自2007年以来的16次缔约方大会,一个基本结论是:中美气候斗争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中美气候合作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亮点。一个基本的规律是,凡是取得重要成果的成功召开的缔约方大会,基本都是以中美之间开展良好合作为基础的大会。

        中美两国2014年11月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特别是2015年9月联袂发布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对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成功达成《巴黎协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时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时任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先后于2023年7月在北京、11月在加利福尼亚阳光之乡举行会谈,并于11月15日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在积极开展双边合作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同时,致力于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中美合作为峰会取得历史性成果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在当代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的竞合关系中,中美气候合作成为两国合作的最大亮点,是全球气候治理变迁的成功典范。
 
历史性开端


    COP28标志着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转离化石能源体系的历史性开端。“阿联酋共识”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就是“转离化石能源体系”(Transitioning away from fossil fuels in energy systems),这不仅终结了近些年来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偏好的“逐步淘汰”(phase out)化石能源与发展中国家偏好的“逐步减少”(phase down)化石能源的博弈胶着,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将步入全经济领域、全社会领域同步转离化石能源、转向非化石能源体系的新生活,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官网的一篇资讯的标题“COP28 Agreement Signals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Fossil Fuel Era”一样,COP28关于全球盘点的决议标志着化石燃料进入“由始至终”的时代。
 
历史性时代    

      盘点过去,展望未来,无论中国气候治理还是全球气候治理都将步入一个历史性时代。当下中国,自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对外宣布中国将实现“双碳”目标以来,国家气候治理进入一个历史性时代。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盘点”过去十年生态环境治理成就时强调,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未来气候治理方面,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为今后国家气候治理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在转离化石能源体系方面,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先行先试”“先立后破”,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生产了全球50%的风电设备、60%的动力电池、80%的光伏设备组件,为全球转离化石能源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OP28的新制度安排,将更加有利于推进政府、企业和公众多元气候治理现代化,极大促进实现“双碳”目标。

(朱留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