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自然生态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生态 > 生态示范 >

生态美,是美丽杭州的底色

时间:2023-08-23 16:39来源: 中国环境报作者:朱智翔 陈爱民

字号:TT
       眼下,正是江南好时节,西湖水清荷美,鱼翔浅底,游人如织,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生态文明之都”城市定位和“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殷殷嘱托,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杭州,生态是最厚实的本底,绿色成为最动人的色彩,“西湖繁星、钱塘碧水、天目叠翠、江南净土”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渐次展开。

绿水青山织秀美

       “三面云山一面城,半城秋色半城湖。”生态美,是美丽杭州的底色。

       “西湖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环境。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杭州市也确立了生态立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对于杭州而言,生态立市首先要体现在对西湖的保护上。

       “西湖的生态环境,曾经亮起过‘红灯’。2000年左右西湖水域面积只有5.6平方公里,处于历史上水域面积最小时期。同时,它的整体水质一般,2001年前后西湖水透明度只有40多厘米,平均水深1.65米。再加上环湖没有打通,湖东面与城市接壤一带被很多单位和民居占据,不少违法建筑使得西湖景观较差。”为西湖种了20多年荷花的西湖水域管理处湖面养护队队长陈来弟回忆说。

       为了让西湖这颗明珠再次闪耀光芒,杭州市从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文脉延续、景观修复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整治。城市建设由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迈入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为西湖的综合保护整治创造了大机遇。

       通过多年持续治理,西湖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西湖水透明度已经从当年的40多厘米上升至80多厘米,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景观效果美不胜收。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统筹西湖西溪生态保护,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杭州市于2020年10月29日,召开杭州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推进大会,全面打造“一个湿地公园”,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命共同体。

       西湖西溪是杭州之美的一张名片,杭州之美源于全域守护绿水青山。从“五水共治”,到“五气共治”,再到“五废共治”,美丽杭州建设给整个杭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在浸透着江南韵味的杭城,持续优化的人居环境、蓝天碧水的生态基底也都渐次铺展:2013—2022年,杭州市区PM2.5平均浓度由7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由83%上升到100%;全市自然生态更加山清水秀,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森林覆盖率达到66%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人居环境更加宜居舒适,美丽城乡建设全域推进,建成数量居全省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建成区5分钟步行可达绿道网”……

       眼下,杭州市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成为新时代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金山银山筑共富

       守得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自然来。

       下姜村,距离杭州市淳安县城50多公里的偏僻山区小村,曾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2003年至2007年,他多次来到这里实地考察,是下姜村美丽蝶变、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走进下姜,群山环抱、细流碧水,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小楼参差错落,游人穿梭在民宿、廊桥、小道,仿佛一幅山水画。然而曾经的下姜却是另一番模样:“伐薪烧炭”,露天厕所,再加上家家户户散养生猪,整个村臭气弥漫、污水横流,蚊蝇满天飞。



淳安下姜村

       “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不嫁下姜郎。”这首乡间童谣传唱着的,正是当时下姜村的真实写照。

       2003年起,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先后4次来到下姜村考察调研。经他提议,村民家中陆续修建起沼气池,同时配套改造厨房、卫生间、猪圈,80%以上农户用上了太阳能。

       此后,下姜村先后编制完成《美丽乡村精品村总体规划》等6大规划和35项水利、交通等项目设计方案,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整治项目,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实现了家家户户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分类收集,水净气清,房屋美、庭院漂亮,道路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才能记得住乡愁。2016年10月,老家在下姜村的姜丽娟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在杭州市区的工作,返回下姜村创业。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设计改造,办起了精品民宿。由于定位精准、营销得法、服务周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

       姜丽娟的选择让人看到了奋斗青春、成就梦想的希望。村子里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深受触动,有12人陆续回到下姜村创业。返乡青年观念新、脑子活、点子多,不断给下姜村带来新业态新活力。下姜村的产业结构,完成了从小农经济向农旅结合、文旅融合的华丽转身。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美丽经济风生水起,田园梦想落地生根。

       下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子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开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杭州市及淳安县适时引导推动,将包括下姜村在内的枫树岭镇28个行政村和大墅镇4个行政村划为一个核心区块,培育壮大培训业、乡村旅游业、农林业和文创业4个深绿产业,打造生态共美、产业共兴的“大下姜”。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村到一片村,姜丽娟和小伙伴们的返乡足迹,映衬出美丽杭州建设的绿色发展轨迹。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加快造纸、化工和印染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低碳发展及数字经济产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大力推动“经济美”升级,不断书写着绿色共富的美好故事。”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在杭州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杭州蔚然成风。千千万万个像姜丽娟一样的青年,扎根杭州创新创业的沃土,将个人奋斗融入城市发展之中,以“美丽事业”助力美丽杭州建设。

绿色低碳向未来

       建设美丽杭州,就是要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在位于杭州市钱塘区的杭州舒能82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现场可以看到,连片的光伏板鳞次栉比,与河塘里成群的鱼虾相互映衬,铺展出一幅绿色生态的美丽图景。

       自投入运营以来,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发展模式,杭州舒能82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源源不断输出绿色清洁能源。“项目每年发电总量约9000万度,全生命周期按25年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71.5万吨。”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杭嘉湖区主任胡辉介绍。

       实时并网功率、设备数量、总辐照度、直辐照度……来到杭州舒能82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控制室,技术人员正坐在屏前,紧张有序地关注着电站运行的实时情况。“电场数据、气象数据等指标,都能全面反映在这套智能管理系统上。通过智能化监控,可以有效保障舒能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胡辉说。

       在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杭州舒能82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也积极助力提高养殖效率、促进增产增收。据了解,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板,水面下规划水产养殖的模式,可以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事实上,除了杭州舒能82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之外,近年来围绕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杭州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探索。

       比如,正泰新能源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先后建设杭州火车东站、杭州火车南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助力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萧山群围村“金色阳光,共富未来”光伏项目利用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在保障村民生活用电的同时,也将剩余电量上网出售。

       “扎实推动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市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杭州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率先开展碳排放监测试点,加快推进造纸、印染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严格“两高”项目环境准入。

       2021年,杭州以占浙江10.4%的大气污染排放(不含机动车)和11.6%的水污染排放,贡献了浙江24.6%的GDP和28.9%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22年,杭州开始全面实施绿色、低碳、无废亚运会行动,推进绿色场馆建设、绿色环境提升等八个专项行动。举办“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等活动。创建“无废”细胞1000余个,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国内首个大型活动“无废案例”,为其他大型活动及赛会提供“无废”标准和经验,打造更具杭州辨识度的“无废城市”品牌。



“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残运会”新闻发布会暨“人人1千克 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启动仪式。

       同年9月底,“无废亚运”应用场景正式投入运营,杭州亚运场馆、接待饭店以及全市重点危废企业等产废数据将陆续接入平台中,可实现赛事期间重点管控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的全程管控和监测分析,探索“无废亚运”指数,适时对源头减量成效进行评价并助推实现亚运赛会碳中和,为“无废亚运”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

       今年,杭州制定发布了《杭州市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实施双碳数智平台建设工程,建立居民生活领域“双碳大脑”,打造一批碳普惠应用场景,将双碳理念纳入城市治理体系。

       未来,杭州将深入“碳”寻新路径,蹄疾步稳逐“绿”前行,全力打造生态共富“双碳革新”的杭州模式。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