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杂志网移动版

主页 > 公众参与 > 公益视界 >

安徽上岭村把“山水经”念成了“致富经”

       村干部问:你们出钱、出人,还出力,帮我们赚钱,到底是图什么?

       村民们问:您在大城市、大企业里干,放着百万年薪不要,还“抛家弃子”到我们山村里来,这又是为什么?

       这个对话场景,发生在2018年6月的某一天,地点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上岭村村民委员会大楼的二楼会议室。接受询问的是公益性企业——黄山千鸟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鸟谷公司)负责人熊学慧。

       上村岭被群山环抱,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坐落其中,来自保护区清澈的溪水由村旁奔流不息,一直流到青弋江、长江。保护区内,梅花鹿、黑麂、娃娃鱼及银杏、青钱柳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百余种。保护区被称为“华东物种基因库”,但这里的“绿水青山”一直在沉睡中。

       熊学慧用“公益助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这“十二字真经”回应了村民们的疑问。五年后,这个“真经”变成了“真金”吗?

产业引领,村民“致富”

       8月10日早晨六点多,戴小慧一边抹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忙着给孩子们准备早餐。这批20来名孩子和家长、老师们是来保护区千鸟谷研学营地参加自然研学夏令营活动的,营期时间为六天五晚。

       这个营地就是千鸟谷公司建立的,戴小慧被请来做厨师,红案、白案的任务“一肩挑”。她还是黄山区上贤悦民宿旅游合作社的成员,她家的民宿有5间房,交由“上贤悦”统一经营管理。上贤悦合作社同样由千鸟谷公司主导成立,有7户业主、10余名村民共同参与。

       “五年来,我从千鸟谷公司、九龙峰保护中心拿到的劳务、茶叶销售及民宿游客收入超过10万元。”今年8月,有媒体到上岭村和贤村实地探访,戴小慧用手指简略计算了一下,给记者报了一个她认为准确的整数。

       而且在上岭村和贤村,像她这样的民宿业主还有十来户,茶农有上百户,周边村庄参与到“九龙峰保护区生态产业发展体系”的农户则有千户之多。“从2018年初至目前,我们累计通过劳务用工、工程发包、农特产销售、茶园抚育等方式,帮周边村民带来500余万元收入。”熊学慧说,“但这还远远不够。”

       因三年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还没有完成,给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效益并不十分明显。比如,得益于生物多样性的优质生态环境,保护区的“黄山毛峰”茶是当地公认的优质好茶,但一直卖不上好价钱。千鸟谷公司又主导组建九龙峰茶产业合作社,2022年又注册“九峰魁”品牌,整体产业整合和品牌效应还没显现出来。

“山水”有价,生态“变现”

       在保护区高山茶园路口立了一块“野茶共管”的标示牌,说明了共管模式。山上一大片茶园都长满了杂草,小茶树“淹没”在杂草丛中,“真的很生态”。

       据了解,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茶农需要保证不使用农药、化肥,不打除草剂,由此带来的茶园“减产”缺口,可以通过“九龙峰保护区产业发展体系”来弥补一部分。

       例如,如果允许使用化学肥料和药物,茶园产量可以达到每亩20斤,以平均每斤200元计算,亩产值为4000元。推行“共管”模式后,亩产茶叶仅2斤—3斤,即便以300元每斤计算,亩产值还不到一千元。在扣除人工除草、抚育管理和有机肥料、人工采摘及杀青烘干成本后,茶农无利润可言。

       因此,保护区推出“共管模式”,以化解这种“要生态没有收益、要收益破坏生态”的矛盾。比如,由千鸟谷公司统一收购,合格茶叶的保底价每斤300元,优质茶叶(干茶)最高达到了700元每斤,每亩也有2000元左右。

       熊学慧介绍说,在新冠病毒感染发生前的2019年,千鸟谷公司共帮助茶农销售近2000斤干茶,合计增收额约8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约1.3万元。加上民宿旅游、务工等收入,大部分合作农户综合年收入超过3万元。而作为其中的“勤劳户”,戴小慧家当年的总收入超过6万元。

       汤阿姨也是一户民宿“老板”,她家新建了一栋房子有七间房,以前每间房的价格是80元每晚,“上贤悦”统一管理后,房价提升到100元至120元。在新冠病毒感染前,她家也有一万多元收入。

       “现在旅游、研学又火了起来,我们这儿有好山好水,一定会有更多收入。”汤阿姨说,希望千鸟谷公司能引进更多的研学团队,他们的收益也就能“水涨船高”。

乡村“共创”,绿水长流

       上岭村、贤村及九龙峰保护区周边的其它乡村,同样因“好山好水”受益。好的生态环境出产优质的农产品,引来更多的生态旅游客户,发展了更多的生态产业,也吸引了众多的“乡村共创”者,比如北京的刘均、朱河,合肥的周祥及杭州的刘丽等,都先后在上岭村、贤村安了“家”。

       利用九龙峰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一批有情怀、有实力、有能力的青年创业者进驻乡村,发展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也是千鸟谷公司的工作内容之一。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先后有近30名青年创业者、志愿者来到九龙峰保护区和周边乡村,有的帮助农户发展民宿旅游项目,有的在做生态研学项目,而大部分人都在帮助农户销售生态农产品。

       比如张真,曾经在北京工作,现在是上岭村一家民宿的老板,他把家也安在了上岭村。在做好保护区相关工作的同时,他还带来研学团队,也帮助上岭村强村公司一起推广高山生态茶叶。

       熊学慧介绍,2018年中期刚开始搭建“九龙峰生态产业发展体系(乡创共同体)”时,工作推进得异常艰难。比如,在蛇、蛙的繁殖季,村民进山抓两条大蛇、捉一袋“石鸡”就能卖到三四千块钱;而用化肥、农药的话,每亩茶园可以增收两三千元,每家20亩茶园就能增收四五万元。

       面对巨大的收益差距,千鸟谷公司采取的方法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看到收入,再谈感情。即,先将几家农户的房子统一改造经营,把客人带进来,农户每晚有500元左右的收益,他们就能感觉到千鸟谷公司确实是在做公益产业,而不是另有目的。在建立初步的信任之后,再推进其它产业项目,哪怕困难再大,村民也能理解、支持。

       “千鸟谷公司入驻上岭村后,积极帮扶保护区周边的村民发展生态经济,通过发展民宿、研学旅游、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等,给保护区周边社区带来了人气和财气。”保护区负责人陈晓春对记者说道。

       熊学慧曾经做过三年“村支书”,他刚到保护区时,吃住都在农户家,也知道村民们想要什么、村庄该发展哪些产业。熊学慧自己画了一张“乡村共同体”的思维导图,他称之为“和美蓝图”:左边是生态,右边是产业;左边是村庄,右边是“乡创”;左边是资源,右边是资本。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熊学慧说,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不利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生态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推进的过程。虽然50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生态价值无限,变现途径多样,未来的乡村一定会更和美、村民更富裕。  (责任编辑:w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