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杂志网移动版

主页 > 期刊杂志 > 杂志目录 > 2024年02-03期 > 封面报道 >

以示范创建优异成绩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踏上赣鄱大地,充分肯定了江西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不断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好自然生态保护攻坚战,不断深化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全省已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8个,位居全国第七,创建国家“两山”基地10个,位居全国第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同时创建了49个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44个江西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88个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进一步擦亮绿色品牌,厚植生态底色。
 
以高规格协调机制促责任落实

       坚持高位部署调度,江西省委书记尹弘、省长叶建春等省领导多次对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作出批示指示,明确要求继续奋勇争先、努力进位赶超。将生态示范创建作为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展江西最大财富的重要途径,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巩固江西最大优势的内在要求,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唱响江西最大品牌的有力举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并将其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新一轮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之一来推进,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2021年首次增加专项资金,对成功获评国家级示范创建荣誉的市(县、区)共拨付124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各地加强生态示范创建能力建设。通过督促指导,全省各地形成申报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各地将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增强整体合力,构建任务明晰、责任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以高标准建设管理促规范运行

       构建省、市、县三级创建工作体系,系统推进国家级创建“样板工程”、省级创建“精品工程”和市级创建“细胞工程”。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作为推动各地统筹、谋划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先行条件,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两山”基地创建。推进示范创建提档升级工作。全面对标对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和管理规程,修订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和管理规程,结合美丽江西建设指标体系,增设地方特色指标,提升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优化管理的规范性。严格按照新修订的管理规程,落实“入库、评审、申报、核查”程序,扎实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借鉴兄弟省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激励机制,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激励机制,对于获得创建荣誉称号的地区,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倾斜。严把监管关口,建立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和红黄牌制度。每年组织开展5个左右省级示范创建地区“回头看”复核工作,严控准入退出“线”,严格成效评估“尺”,以强有力监管,杜绝重创建轻管理现象。
 
以高水平典型样板促示范引领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指标、重点环节“三个重点”,指导各创建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功能定位等特征,聚焦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低碳绿色发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治理。严把技术关、审核关、监管关“三个关口”,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镇和省级“两山”基地复核评估工作。杜绝边开展创建、边破坏生态环境以及重创建、轻管理现象,坚持好中选优,保证创建质量,省绿色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存量和增量、生态与产业“三个关系”,指导创建地区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和实践模式。
 
以高质量创建成效促绿色崛起


       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连续3年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国家级和省级“两山”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大都处于全省及所在市前列。强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结合生态环境部门职能,从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完善生态产品监测机制、畅通生态产品多元化交易、创新绿色金融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印发《关于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若干措施》,争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排头兵”,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国家级“两山”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资溪县在全国第一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价值核算、生态贷、林业碳汇等实现路径。在总结资溪县经验的基础上,抚州市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以高密度宣传教育促全民参与

       指导各地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模式,探索总结“生态+”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产融合等转化模式,凝练富有特色的典型做法。如靖安县“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婺源县“全域旅游”,井冈山市生态“好钱景”,崇义县生态三产融合发展,浮梁县“生态+”模式,资溪县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等,均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其中,景德镇、靖安、婺源、浮梁、资溪、石城等市县,均在全国生态文明论坛上分享过经验做法。结合省生态环境厅专题新闻发布会、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机,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的宣传普及。持续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示范创建的品牌价值,放大示范创建的品牌效应、价值内涵和社会效应,充分展示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持续发出生态环境保护江西好声音,讲述生态环境保护江西好故事。

       (陈光胜,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责任编辑:w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