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新时期生态环境教育实践 ——以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为例

时间:2019-08-06 09:17来源: 未知作者:祝真旭 颜莹莹

字号:TT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 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离不得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如何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如何通过环境教育的手段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化,让更多人亲近自然、感知自然,培育对自然的感情、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愿,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话题。2014年以来,秉承服务社会、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宗旨,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与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共同发起了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通过“三个一”(一间教室、一套教材、一批志愿者队伍)的模式,面向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5年来,项目共支持建设自然学校试点52个,直接培训社会各界自然教育传播者2000多人,通过各类活动实施及课程推广,直接影响受众数十万人。

启动自然学校试点示范工作,建立传播生态文化的据点
    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 2020年)》关于加强生态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自然保护区、风景管理区等设施成为培育、传播生态文化重要平台的要求,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注重发挥各类保护区、城市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的环境教育功能,探索建立自然学校试点,支持它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实践活动,带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项目已先后在全国21个省市建立了4批次共52所自然学校试点,支持这些试点通过组织志愿者培训、开展接地气的生态文化活动、设计自然教育课程方案等工作,广泛传播自然生态知识,引导公众自觉成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者。
    比如,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是第二批自然学校试点,凭借其园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作为科研院所的教育平台优势,连续4年面向青少年开展“植物科学”专题营活动,针对4-10岁年龄段少年儿童开发“童年与自然为伴”“会记录的眼睛”自然绘画系列课程,并常年举办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每年直接参与人数万余名。

制定自然学校建设指南,推广自然教育三个一模式
    与日本及欧美等自然教育开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自然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引导我国自然教育行业有序发展,项目编写了《自然学校指南》,提出“一间教室、一套教材、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的“三个一”工作模式。一间教室是指有一个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场所,一套教材是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所需的课程及活动指导材料,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是指带领自然教育活动的人员配置。“三个一”模式简洁清晰,便于理解,易于传播,几年来在全社会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带动了一大批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建设自然学校,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其中,深圳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凭借对项目深入理解和扎实实践,成为自然学校“三个一” 模式的示范单位。以“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为例,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每年招募两批环保志愿教师,利用周末及节假日面向公众开展义务自然讲解活动,现已培育了10批次共57名环保志愿者,注册志愿者达到415人。

开展自然教育传播者培训,培养自然教育骨干和践行者
    项目每年举办4-5期自然教育传播者培训,迄今共举办16期,累计培训2000余人,包括国内自然教育机构、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环保NGO、科研单位、高校等机构的代表。项目邀请国内外环境教育专家开发出“政策引导、理论基础、专业建构、案例解析及体验互动”等自然教育专业培训五大模块,开发出初级培训及进阶培训两类课程。邀请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培训班设计课程并授课,努力将所开展的培训打造成国内自然教育培训的“黄埔军校”。参训人员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积极利用所学开展再培训, 影响更多公众。

开发本土化自然教育课程,让自然教育的声音传播更远
    项目引导自然学校试点立足本地,结合当地生态文化特色开发公众教育课程及活动,让公众认识、了解家乡生态资源,引导公众热爱家乡生态环境,开展保护行动。以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为例,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及季节特点,共开发29个“湿地”系列课程及75个教学方案,截至2019 年1月,共举办自然教育课程876期,直接参与人数达54412人次,影响受众超百万人。
    同时,为促进自然教育工作开展,项目开发了系列自然教育主题线上学习课程,包括与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自然保护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合作,制作《如何设计和讲述一个生态环保故事》课程;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发制作《自然体验学习概论》课程,目前线上注册学习人数达5000余人。

举办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实践活动,倡导青少年投入生态环保实践
    项目顺应并引导国内自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倡导青少年参与户外生态环境体验,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指导下,2017年起,启动了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活动,面向全国5-18岁青少年征集自然笔记作品,鼓励他们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及人文特色,积极走进自然,以手写、手绘的形式,记录在自然中观察到的物、事、人,记录从大自然中受到的熏陶与启迪。大赛社会影响十分广泛,2017和2019年两届活动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5000多所学校报送了近4万件作品,活动吸引了包括央视新闻+、北京电视台、中国环境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因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活动已逐渐成为开展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生态环境教育、家国教育的有益尝试,成为青少年生态文化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2018年11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强调要还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将继续秉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秉承促进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夯实公众参与的坚实基础,让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氛围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