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牢记嘱托,谱写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

时间:2023-03-22 16:37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这是大自然赐予云南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大区域的核心和交汇区域,也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第一、二阶段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高度重视,综合施策,着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一)遵循嘱托,坚决保护。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滇池、洱海、赤水河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作出的重要批示指示。采取雷霆措施,全面彻底抓好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已累计拆除或迁出建(构)筑物面积111.9万平方米,环湖路临湖一侧减少建设用地17250亩,恢复生态湖滨带14公里,保护区内新增绿地面积约192万平方米,滇池沿岸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扭转。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全面推进洱海流域保护治理,洱海水质持续向好,2020年以来连续3年水质为优,实现了“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的转变。着力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与四川、贵州两省建立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机制、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全面拆除小水电站,整治硫磺矿渣全面修复自然生态,出省断面的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高黎贡山(云南段)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工作,着力提升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综合管护能力,进一步筑牢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二)高位推动,统筹保护。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成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在全国较早制定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先后颁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系列规划计划。印发实施《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六个一行动”实施方案》《云南省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指引》等政策文件。成立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多次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从完善法规制度、优化保护空间、构建监测体系、提升生物安全管理、创新利用机制、加大执法监督、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众参与和完善保障措施等9个方面提出23条工作措施和92项具体任务,高位推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三)完善法规,依法保护。云南省在颁布实施了《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后,又修编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印发了《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此外,还制定了《贯彻落实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意见》和《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颁布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文件《关于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改革创新 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十六条措施》。健全生态环境、林草、农业农村、公安、检察、法院、海关等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公开审理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案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

       (四)构建体系,系统保护。全省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积极创建亚洲象、哀牢山、香格里拉和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生物种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巧家五针松、华盖木、云南梧桐、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大理弓鱼等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重获新生。曾经在滇池野外灭绝的滇池金线鲃,人工繁育成功,重新引入滇池,种群数量不断扩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范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3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9.61%,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三屏两带”的生物生态安全格局,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稳固。

       (五)强化监管,严格保护。坚决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指出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核查,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问题整改实现“动态清零”。完成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积极推进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责问责。

       (六)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开展“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把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作为云南加快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森林、湿地、草地和生物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培育云花、云药、云茶、云果、云菌等生物优势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绿色发展。加强对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物种的开发利用研究,强化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创新生物产业发展体系,着力提升生物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和乡村振兴,努力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成为最美云南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

       (七)弘扬文化,传承保护。协同推进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把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范畴,载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充分发掘、传承和弘扬民族生态文化,建立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掘哈尼族梯田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藏族圣境文化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和相关传统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开启“民族文化促进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展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为国家建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提供借鉴。

       (八)摸清家底,夯实保护。编纂完成《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编》,系统构建了云南生态知识体系,这本书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百科全书史上首部单独成编立卷的生态类综合性百科全书。率先发布《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提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方案。在全国各省(区、市)率先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年)》,全面系统摸清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的家底和受威胁状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并在2016年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13)期间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与会各国嘉宾的高度认可。

       (九)共识共为,协同保护。充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宣传周宣传月、举办摄影比赛和大型图片展、举办知识竞赛、制作《时空大折叠——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生命之歌》等系列宣传片、建设云南生物多样性网上博物馆等多元化宣传方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不断提高公众意识,呵护、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共为。持续推动与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欧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社区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建设、外来入侵物种联防联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交流,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环境发展与扶贫、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红河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与社区发展等一大批示范项目。积极参与打击跨境生物资源贸易犯罪国际联合执法行动。建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云南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制定共同保护战略,开展联合科学考察、重大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与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知识、信息和成果共享,推广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伙伴认同关系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办好大会,促进保护。举全省之力配合做好COP15筹备工作。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积极参与加拿大蒙特利尔COP15第二阶段会议。习近平主席分别在COP15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会议上发表主旨讲话和致辞。第一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成立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大会的成功举办将指引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益全人类及子孙后代,也为云南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强大动力。

开拓创新,久久为功,不断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美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目标之一,标定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方位。我们将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体系为核心,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为目标,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深化拓展,推动COP15成果在云南落地。全面梳理《昆明宣言》、“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云南—蒙特利尔自然与文化峰会宣言“走向蓬勃的多样性”》等COP15第一、二阶段会议成果,采取措施,推动相关成果在云南落地见效。制订《推动设立“生物多样性中国昆明国际论坛”工作方案》,积极向国家争取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落地云南昆明。进一步强化国际区域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建立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合作工作新机制、新路子、新方法。

       (二)优化布局,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和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香格里拉国家公园设立方案》《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及《哀牢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编制,积极创建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国家公园。推动西双版纳国家植物园、昆明国家植物园创建,进一步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持续推进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展示和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推进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Ⅱ期项目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种质资源保藏设施,发挥其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引领作用。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切实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三)统筹谋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评估和监测预警、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恢复、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生境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生态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法规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编制实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划定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设关键区域,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保护工程项目清单,并分年度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四)发挥优势,打造生物经济强省。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推动生物资源优势向生物产业优势转变。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的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和研究利用,对具有药用潜力的物种进行调查、预测评估,有针对性地对动植物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实施生物产业集聚培育,重点打造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及生物技术服务等生物经济产业,做强优势领域,培育新兴业态,引导提升创新能力,打造重点生物产业集聚区。

       (五)加强管理,维护生物生态安全。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依法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管理。实施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登记,促进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开发利用、进出境、知识产权保护、惠益分享等监管信息联通共享,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监管制度。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加大高黎贡山等区域生物生态安全保护力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六)加强宣传,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故事。进一步发挥“亚洲象北上南归”“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七彩云南世界花园”“我与亚洲象做邻居”等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IP形象效应,发掘凝练一批有代表性、典型性和传播性的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感人故事等,利用“六五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周、活动月系列活动,以生物多样性科普微视频、科普动漫、科普文创品等产品为载体,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和渠道,广泛宣传云南生物生物多样性,全面讲好云南故事。

       (七)健全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将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作为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高层次推进。将生物多样性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压实各地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带动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携手同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携手同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