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乡愁,如影相随得多久?

时间:2015-09-22 15:54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admin

字号:TT
    无论是通过接受教育、还是打工进入城市的人,脱离对故土的心理依赖感越快,就能越快适应城市生活。然而,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变差等一系列所谓“城市病”不断蔓延;在快节奏的工作与高压力的生活下,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身心俱疲;城市化造就了许许多多不能惬意、又断了回乡之路的困境人。因此,今天的乡愁也绝非古人缅怀故土、想回不能回的思乡之愁。
    这30年的新一轮城市化,大面积地铲除了历史生活的积累。历史者,来历也,一个人越是看得清自己的来历,就越是知道自己跌跌撞撞的过往,就越可能知道远近大小,在应对新问题挑战时,也就越可能少犯无知、狂妄和短视之错。城市切断了现在与历史的联系,面对未来,无处安放自我;回头望望,乡村生态和人情也全面败坏,和城市同构的自我已格格不入;田园牧歌只能作为记忆想象,自然更是一种稀缺资源。
    每日的乡愁与我们如影相随,却不能相伴而行,这样的痛感是时代的悲哀。于是,乡建应运而生。
    其实, 乡村建设对于我们一点也不陌生,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乡村建设运动,就以倡导救济乡村、改造乡村,建立乡村独立的经济、景观、社群和人文为内容,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从乡村提取资源、保持可持续性城乡平衡尺度的问题。
    就这点看,其现实意义是充分的。只是作为运动,永远不可能成为常态。乡村建设需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常态化坚持不懈,乡愁自然会渐行渐远。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