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为什么说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时间:2020-05-22 11:09来源: 未知作者:姚喆

字号:TT
    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让 “全球风险”不再只是个抽象概念。随着疫情在各国快速蔓延, 人们对全球风险的严峻后果有了切身体会,也更加理解风险预防的必要性。
    风险的形式多种多样。流行病或许是全球风险中最难以预测的一类,但其他形式的风险同样值得警惕。“ 有哪些风险将在全球 造成破坏性影响?有哪些全球风险最可能发生?”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就此询问各国专家和重要决策者,并基于调研结果发布《全球风险报告》。

 
    今年的报告显示,以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判断, 受访者识别出未来10年的最大风险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生物多样性损失、极端天气以及流行病暴发等。
    可见,我们的世界同时面临着多个风险,并且不少主要风险都源自人与自然的失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世界地球日的致辞中,强调了地球母亲所处的困境:“冠状病毒的影响直接而又可怕。 同时,另一个深层次的危机——地球的环境危机——也正在发展。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气候破坏即将到达不可逆转的地步。我们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保护我们的星球不受冠状病毒和气候破坏的威胁。”
    《全球风险报告》和联合国秘书长将气候变化视为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那么,气候变化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气候恶化的风险又会有多严重?

气候变化的诱因和影响正在增加
    2015-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世界气象组织在最新发布的《2015-2019年全球气候》最终报告里指出。这五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关键温室气体的浓度也上升到了新高度,地球在过去300万年间从未经历过如此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世界气象组织同时警示,由于温室气体可以在大气中滞留几个世纪,现在的浓度水平也就锁定了未来的变暖趋势 。
    自1840年以来, 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1.1摄氏度。 1 度的差异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已经对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比如极端天气频率增加、 冰盖和冰川持续损失、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酸化。基于过去5年的观测,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说:“气候变化的诱因和影响正在增加。”
    随着升温趋势的延续,全球气候系统将经历更加深刻和剧烈的变化。 在陆地上、在海洋里、在地球的两极……气候变化正在改变自然生态、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命运。
    热浪是2015-2019年最致命的气象灾害,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指出,自2015年以来,几乎每一项关于热浪的研究都证实了气候变化的影响。高温热浪轻则影响工作效率,重则引发心脏疾病、肾脏损伤,甚至会导致死亡。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围绕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开展的研究显示, 在2018年,全球暴露在高温热浪下的脆弱人群(65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亿。

    频繁出现的炎热干燥天气助长了山火的势头。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不管是高纬度的西伯利亚,还是靠近赤道的印度尼西亚和美洲亚马逊雨林,2019年的火灾数量都高于近十年的平均值。
    去年9月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森林大火,持续不断地燃烧了5个多月才熄灭,可谓是史无前例。研究者估计有超过10亿动物葬身火海,大火也摧毁了包括考拉在内的多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世界天气归因组织通过数据模型分析确认,与一百年前相比,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使澳大利亚遭受极端火灾的可能性至少增加了30% ,气候变化要对这次山火负相当大的责任。
    将目光从陆地望向海洋,情况也不容乐观。全球冰川和冰盖正在加速融化,这也推动了海平面的加速上升。世界气象组织汇总的数据显示,在2014 年到2019年之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度达到了每年5毫米,比以往更快。气候科研组织Climate Central去年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的研究指出, 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全球3亿人面临海岸洪水威胁,1.5亿人口生活的区域将永久性低于海水高潮线,其中有3000万人位于中国境内。
    在海底,升高的水温和加剧的海水酸化导致越来越多的珊瑚出现白化、走向死亡。珊瑚礁系统就像海中的热带雨林,它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珊瑚的死亡也意味着众多依赖于珊瑚礁系统海洋生物陷入困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指出,因为气候变化,全球99%的珊瑚礁很可能在本世纪末前消失。

并不遥远的气候变化临界点
    风险的累积并不总是渐进的、缓慢的,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突破某个特定的临界点,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的广度将迅速增大。气候变化的风险也是如此。IPCC在20年前就提出了“气候临界点” 的概念,一旦突破,气候系统的变化将很难逆转,其后果也将更难预测。
    一些科学家还编制了一份“临界要素”清单, 由此识别一些标志着气候临界点逼近的代表事件, 尝试借此来评估临界点的接近程度。这些代表性事件包括:亚马逊热带雨林经常性干旱、全球珊瑚礁大规模死亡、永久冻土层消融、南极西部海冰与格陵兰冰盖的大规模消退等。
    当“临界点”的概念刚被提出时,IPCC认为临界点可能会在全球升温达到5℃时才会出现。但是,随着气候模型和气候科学的进步,科学家开始意识到,临界点很可能会更早到来。IPCC最新发布的几份报告中指出, 一些临界点事件可能在温升1~2度时就会成为现实。去年底发表在《 自 然》期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认为多个科学界普遍认可的临界点事件已经“接近被触发,或者已经被触发”。
    气候临界点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一个临界要素的触发会减速其他要素的恶化,从而引发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后果。气候系统内的变化也会与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联动,引发更深层次的生态问题。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指出,目前全球至少约100万物种面临灭绝危险,并且生态系统的退化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快,而这场生态危机正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是一个主要的驱动因素。
    从新冠疫情的演化中,人们已经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区域性的公共健康风险如何滚雪球般地快速发展为全球的社会、经济危机。而生态风险也不是孤立于政治、经济风险存在的。加速恶化的气候将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挑战沿海城市的安全,威胁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并且可能造成大量的“气候难民”,甚至完全抵消世界在过去50 多年中取得的进步,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剧烈的系统性危机。

气候变化灰犀牛
    虽然气候风险的“破坏力”不容小觑,但与新冠疫情不同,气候变化的风险有更强的可预测性, 留给我们采取行动和应对的时间也更多。如果说新冠疫情的暴发是一次黑天鹅事件,那么气候变化风险更像是灰犀牛——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警示不绝于耳,频发的山火、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也在不断提醒人们气候恶化的事实。气候变化正在发生, 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感知。
    全球大多数国家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风险,并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形成了共同应对的初步机制。于2016年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作为纲领性文件,将指导和统筹各国的气候行动。《巴黎协定》的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努力争取控制在1.5度之内,以求避免触发气候临界点,从而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但是,各国的行动力度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远远不足以规避气候风险。
    近几年,气候运动在欧洲和美国进一步发展, 再加上长期的科普教育和媒体报道,公众对气候变化风险也有了较高的认知。今年4月,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在全球29个国家内开展了一次公众调查, 结果显示,全球71% 的受访者认同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与新冠疫情的影响同样严重,68% 的受访者也支持所在国政府采取行动遏制气候变化(在中国,这两个比例分别为87%和66%)。但是, 当被询问是否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比如节约用电、少开车,受访者的意愿就低了很多,并且采取个人行动的意愿在最近几年并没有明显增强。
    可见,对气候风险的认识已有一定基础,但是应对气候风险的行动却远远不足,这种差距在政府和个人层面都存在。科学家反复提醒,越早采取行动,就越有可能避免气候风险的大爆发。而新冠疫情之后,错失风险预防最佳时机的后果,应该没有人愿意再经历一次。
    (姚吉吉,资深气候战略传播官,中外对话)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