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绍兴:智慧监管全民共建的“无废”之路

时间:2020-12-17 10:40来源: 未知作者:王京

字号:TT
  2020年9月中旬,一座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吸引了全国众多城市的目光。在“无废城市”推进的关键节点,以“建设‘无废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在浙江绍兴举办。来自全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实地考察了绍兴市环保技术装备现场展示会、蓝印小镇、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公司、杭州湾开发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与会嘉宾对绍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举措、成效和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给予高度关注。
  在这次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大聚会中,浙江省固废治理数字化应用(绍兴市“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同时,绍兴以东道主的身份分享了具有绍兴特色的“无废经验”。
 
浙江唯一 并非偶然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告浙江省绍兴市入选全国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11+5”个城市与地区。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城市,绍兴有什么优势?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拥有稽山鉴水优越的自然本底,兼备人杰地灵的文化底蕴。近年来,绍兴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市域推进污染防治,实施“五水共治”“蓝天保卫战”“清废净土”等一系列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群众生态满意度不断提高,自然生态体系不断优化。
  一方面,作为一个偏重工业和服务业的东部发达地区中等城市,绍兴的三产比例为3.6∶47.9∶48.5(2019年数据)。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业领域和生活领域,同时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农业废弃物等五大类固废均有涵盖,产生量大且门类齐全,颇具样本价值。
  另一方面,绍兴一直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固废处置和利用基础较好。数据显示,2018年,绍兴工业固废的利用处置率达到了99.94%。农业废弃物处置、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等都处于浙江省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绍兴也存在着一些固废处置短板,亟待破题解决。譬如印染、纺织业是绍兴的支柱产业,这类企业产生的产业特色垃圾如废布料、废丝和废包装材料等,一直存在处置难题。
可以说,“无废城市”理念与绍兴市发展需求不谋而合,与绍兴整体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高度契合。通过开展“无废城市”试点,不仅可以更好地推进已有的工作,还可以通过建设试点的契机先行先试,完善制度与举措,吸引产业关注,推动绍兴绿色发展向前迈步。
 
源头减量 应减必减
  源头减量是构建“无废城市”的重要基石。中国印染绍兴“三分天下有其一”,全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以源头减量为切入点,科学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破解污染重且分散的难题。
以印染行业最集中的柯桥区为例,柯桥“蓝印小镇”将全区212家印染企业整合提升成108家集聚至滨海工业区内,实施循环经济“850”工程项目。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运输至热电厂焚烧发电,产生的蒸汽输送回印染企业,产生的电力则售卖给国家电网。目前,园区已完成68个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项目实施后,园区资源、能源、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提高132%、14%、112%,四大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62%,印染污泥综合利用率达100%,工业用水重复回用率达70%。
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建筑垃圾过载问题。在建筑垃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绍兴全市将产生渣土(泥浆)约1800万方,相当于1.3个西湖的容量。对此,绍兴率先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专项规划,出台了“史上最严”渣土泥浆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源头管控。同时,全市已培育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5家、浙江省首批建筑工业化示范企业6家。通过政策引领,源头上可为绍兴单个建筑工程最高减少80%垃圾。
  今年7月开始,越城区剡溪路、平江路上迎来了一批新“路长”。“路长”团队分段“承包”道路,重点监督生活垃圾定点收运工作。在涉及主体更多的生活垃圾方面,绍兴创新推行三级“路长”制、契约共建制、积分兑换制,动员人人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分好类、分对类,完成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0个。
  同时,推进车辆配置标准化、站点建设标准化、收运方式标准化,全面开展定时定点收运,实现垃圾收运标准化。加强多元化协同,推进限塑令、光盘行动、净菜进城等八大行动,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数据显示,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0%,分类处理率达83%,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资源利用 强化创新
  “无废城市”并不是完全没有废物产生,而是在应减必减的基础上,实现固废处置的无害化、资源利用化。
  应建必建,夯实基础设施保障。例如生活源方面,全市范围内正在新建并将投运循环产业园二期、嵊州、新昌等4家垃圾焚烧企业,2020年底可实现全市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的目标。工业源方面,位于滨海工业区的浙江龙德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日处理污泥量2900吨的印染污泥处置项目已建成投产。像这样的污泥综合利用企业,绍兴已建成7家,日处理能力达到8050吨。印染污泥的全量消纳利用为绍兴特色产业固废垃圾的处置提供了保障。
  近三年,绍兴要扎实推进90个基础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达156.06亿元。据估算,每年可新增工业源固废处置利用能力超过200万吨,生活源固废处置利用能力超过60万吨,农业源固废处置利用能力超过2.5万吨,新增渣土等建筑垃圾处置利用能力超过1700万吨,为各类固废处理设施无缺口夯下坚实基础。
  创新技术,拓宽资源化利用路径。诸暨七湾矿业有限公司攻破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瓶颈,建成绍兴地区首个尾矿综合利用项目,率先在绍兴市乃至浙江省探索出尾矿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
  因地制宜,强化创新。在嵊州市崇仁镇富竹村,农户们种竹笋用上了砻糠覆盖新技术,每亩创新收益高达5万元。将稻草和砻糠变废为宝,不但使得竹笋提前上市,价格也上涨不少。嵊州全市现有6000多亩竹林面积实施了这项新技术,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为了“对付”餐厨垃圾,绍兴市新昌县请来“黑水虻”帮忙。这种以餐厨垃圾为食的虫子,不仅能排泄出有机肥料,而其自身养肥后也是优质的饲料肥料。通过“黑水虻”生物降解技术,新昌拓展延伸了易腐垃圾末端处理的产业链,重点建设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厨余垃圾预处理中心和昆虫科技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巧解易腐垃圾。
  可以说,通过“无废城市”的建设,以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为牵引的各类环保产业逐渐成为绍兴生态新经济。
 
智慧监管 风险防范
  9月13日,浙江省固废治理数字化应用(绍兴市“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依托省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平台,绍兴市“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统筹整合了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五大类固废,以及废水、废气、污染土壤等重点危废,按不同维度实时交叉跟踪分析,实现了数字化监管。
  通过归集这些重点固废及危废的产生、运输、处置等环节全过程的业务数据,结合5G相关应用、卫生遥感、视频AI分析、产处数据匹配等数十套风险预警模型,及时联动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及乡镇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对风险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实现闭环监管,打造无废治理领域的“枫桥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台下设有交易撮合子平台,真正让企业享受智慧监管带来的便民服务。正如“你不需要的固体废物垃圾可能正是其他企业需要的生产原料”所说,该平台将产废企业与用废企业联系起来,提供信息发布渠道,精准推送供需信息,及时促成资源化利用交易。
  提升危险废物风险防范能力,是确保环境安全的一个重要前提。面对小微企业危险固废面广、量少、处置难的问题,绍兴各区、县(市)积极探索方式方法。
  今年1月,绍兴首个小微企业危废统一收集试点单位在新昌揭牌成立,打通了危废处理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收集贮存危废年产生量20吨以下的企业(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该试点“一网打尽”,收集类别含括废药物药品、废矿物油、染料涂料废物等12大类,经营规模达1万吨/年。
  上虞建立了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处置“直营”模式,由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直接集中签约,服务指导并定时、定点、定线上门收运。诸暨市出台了《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点,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少量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不及时、处置出路不通畅问题,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降低了环境风险。
 
“无废细胞” 全民共建
  “无废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每一个“无废细胞”的共同推动。
   “无废园区”加速而上。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探索出了一条“无废园区”之路,以“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为牵引的化工行业改造提升2.0版本正在加速推进。在园区内安全环保监管指挥中心,一个大屏幕提供了企业危废信息的大数据服务。通过“互联网+智慧园区”建设,这里实现了企业危废信息24小时实时采集监控。让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的是,经开区构建了一套“双循环”模式,即企业内部物料回收利用的“小循环”,加上特定企业间工业固废“点对点”综合利用的“大循环”,为固废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高效便利模式。
  一家家“无废工厂”通过验收。通过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浙江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成)自动化程度达90%以上,大幅降低了原料损耗和“三废”的源头产生量。同时,新和成从2019年开始就实施危废精细化管理,从产生到转移到暂存再到处置等关键环节把控危废。此外,通过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绿色深加工,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2.5万吨,减少固废1000余吨,创造资源利用化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无废学校”应运而生。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百官小学、实验中学等成为首批“无废学校”申报单位,对实验室废物等危险化学品废弃物进行严格管理,开展以“无废学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垃圾分类主题征文比赛和主题演讲比赛。
  今年初,绍兴启动“无废细胞”试点建设工作,类型涵盖工厂、学校、小区、城市公园、医院、超市、饭店、景区和机关等九大类社会生活单元的创建样板。此外,各地还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废细胞”类型,如新昌县梅渚古村正创建“无废村庄”等。
  风劲扬帆正当时。在先行先试的“无废城市”蓝海上,绍兴市正手把“无废城市”建设之舵,久久为功,驶向更深更远。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与机排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